-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学生前概念建构科学概念.
基于学生前概念建构科学概念 前概念 转变 小学 教学 科学概念
当儿童来到这个世界之后,五光十色的万物便开始刺激着他们的感官,在此过程中,他们主动或被动地加工着扑面而来的各种信息,并在头脑中留下了印象。人们一般把儿童对事物的朴素理解称之为“前概念”。由于这种认识是对事物“表面性状”的随意和主观的反映,往往与真正的科学概念不一致,甚至相背。在科学学习时,这些先入的自然概念不时会与科学概念发生冲突,成为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概念的障碍。因此,教师明确学生前概念的特征,了解它们对科学学习的影响,对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科学学习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一些教育工作者对前概念的研究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但这些研究内容更多是为了服务中学教学。随着中小学知识联系日益紧密,前概念的研究也正被越来越多的小学教师认识并得以重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指出:科学教学应首先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发展水平。可见,前概念在小学生的科学学习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一、小学生常见的几种不完备的科学前概念
小学科学教学的内容包罗万象,小学生对大千世界的了解也是深浅不一。结合这几年的教学实际,我把小学生的科学前概念分为四大类,即错误的科学前概念、模糊的科学前概念、片面的科学前概念和空白的科学前概念。
(一)错误的科学前概念
这种前概念类型是小学生中最常见的,也是最容易被教师发现。导致小学生产生错误的科学前概念有以下原因:
1、受日常生活经验影响产生的错误
学生的前概念很多来自于他们的日常生活经验。但由于缺乏相应的科学知识或收到现有知识储备的局限,小学生往往会被某些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蒙蔽,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猜测,对某一事物做出主观判断,导致了某些不科学的前概念产生。这种错误前概念的特点是顽固性、长期性。对这种错误,小学生是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才能转变,千万不能急功近利。如学生平时看到的金属大多是固体,且比较坚硬,就会认为“金属都是固体、硬的、比较重,不会变形”。
2、受形象思维影响产生的错误
小学生把眼睛看到的作为直接判断依据。由于受思维空间的影响学生对声、光、电等这些无形物质就产生一种错误判断,从而形成错误概念。在学习《空气》一课时,所有学生都会说“我们周围充满了空气”。但教师只要深入一问,便会发现问题——小学生把“周围”二字理解为“空旷的地方”。 那么水中有空气吗?石头、木头这些固体物质里有空气吗?由于空气无色无形的特点,学生看不到水里、石头里的空气,所以他们认为这些地方没有空气。类似的问题还有“电池有电流”;“月亮是光源”等。
3、受干扰产生的错误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概念,这些概念有的是他们熟悉的,有的是他们不怎么理解的,但学生也会跟着用。这些认识对科学概念的形成有的具有积极作用,有的会产生负面影响。如有学生认为“白色”就是“无色”。受到这些日常生活概念的影响,学生往往会形成一些不科学的前概念。另外日常生活中成人不科学的解释或语言,也会影响学生的前概念的形成。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处在形象思维阶段,在这之前,他们多通过图像、声音等形式来认识世界。小学生的许多科学前概念在这些图像、声音中潜移默化的形成。现代社会媒体的高速发展,信息量越来越大一方面这些图像、声音丰富了学生的前概念另一方面由于图像、声音有的带有童话或者神话色彩、有的根本就不科学,这些鱼龙混杂的图像、声音给学生造成一些错误的认识。如在教学《蚂蚁》一课时,我先让学生画画你脑子里蚂蚁的样子。结果,孩子画的蚂蚁是五花八门,有的画了长着眼睛、咧嘴笑的蚂蚁;有的画了长着类似人的两条腿,能直立行的蚂蚁;有的画的蚂蚁只有头和身体等。显然,这样的图画来自书本而非现实观察。
4、望文生义产生的错误
当学生接触到一个新的、不熟悉的概念时,他们往往会从字面上去理解,下定义,导致概念涵义的错误扩大或缩小。这种错误是由学生不了解某概念的确切涵义,仅仅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而产生。比如,在自然《能源》单元里,出现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能量名称——热能。很多学生都理解为这种能量是热的,或者说只有热的物体才具有热能。所以他们在回答冰箱把电能转化成什么能量时,自然创造了一个“冷能”。类似的问题还有“白色污染是指白色的废品污染”;“糖类”就是“白糖,很甜”等。
(二)模糊的科学前概念
在教学中,我们还常遇到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的情况。如在教学《斜面》一课时,学生都知道爬陡坡累,缓坡轻松;但问及为什么盘山公路要修得弯弯曲曲时,学生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究其原因:在生活中,特别是小学生多凭借感官对现象进行一些直观的解释,但这些解释往往停留在感性认识的水平上,缺乏严格的推理和实验验,所以当场景转换后学生又变不知道了。
(三)片面的科学前概念
学生往往只关注事物的部分方面,不能对某种情况进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