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谈小小班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的成因..doc

浅谈小小班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的成因..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小小班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的成因.

浅谈小小班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的成因 张雪琴 象山春晖幼儿园 摘要 攻击性行为也叫侵犯行为,指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故意伤害他人的心理、身体、物品等,引起他人痛苦、厌恶等反应的行为。小小班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则主要表现为打人、咬人、抢别人东西等等。在刚入园的小小班幼儿中80%或多或少有这种行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 家庭因素 强烈的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及不正确的教养方式是形成的攻击性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 榜样的模仿 成人的行为及社会环境直接影响形成的攻击性行为。 年龄特征 情绪、思维能力、控制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的年龄特征是攻击性行为形成的主要原因。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一、教会孩子正确的交往方式 二、树立榜样的作用,正面强化 三、鼓励合作行为 在教育观察中发现还有很多因素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发展有关,值得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攻击性行为、交往技能、教养方式等。 攻击性行为也叫侵犯行为,指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故意伤害他人的心理、身体、物品等,引起他人痛苦、厌恶等反应的行为。表现为骂人、打人、故意损坏他人物品等。小小班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则主要表现为打人、咬人、抢别人东西等等。比如刚开学时,幼儿哭闹厉害,老师就抱起来想哄哄他,居然挨了一个巴掌;排队开火车,有些幼儿一定要排第一拼命的推开其他小朋友;小朋友正在玩的东西,他也想玩,就抢。一旦有了纠纷就动手打人、咬人。这样的小朋友在刚入园的小小班幼儿中80%或多或少有这种行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 家庭因素 现在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父母都视为掌上宝,任何事都以满足为前提,哪怕是天上的月亮也尽可能摘下来。逐渐在孩子们的心目形成了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事事都以自己的需要为唯一标准。做事霸道、任性。我班幼儿第一天入园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斌斌闹着要妈妈首先给了老师一个耳光;洗手时为了要第一,黄渐飞把其他小朋友拉倒;看见别人有好看的玩具,二话没说咬了人家一口,还把玩具抢跑了;还有一些小朋友 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索性躺在地上大哭。他们的这些做法无非都是要别人满足他。 很多幼儿的一些攻击性行为还源于祖辈家长。一天离园时,我班蔚蔚小朋友的外婆来接蔚蔚时,看见蔚蔚正不小心被桌脚绊了一跤,外婆赶紧边扶起孩子边重重的打桌子说:“桌子真坏,打打打!”采用这种方法真的很管用,孩子一下就不哭了,因为他的注意力被转移了,使他的心理也得到了平衡。正因为这样,蔚蔚在遇到同伴将他绊倒或碰到时孩子就会伸手打:“xxx,坏坏坏!”总怪别人不好。久而久之形成了孩子思维的定势,摔倒不是我的错,是别人造成的,将责任全推到别人身上,甚至有些小朋友自己摔倒后也怪其他人不好。 我们且不说祖辈家长的教育问题,现在很多年轻的父母也应该注意一下教养方式。我们在家访中了解到有些孩子小时候很喜欢抓母亲的头发,打母亲的巴掌,母亲不但不制止、不教育,反而觉的孩子很聪明鼓励他,甚至把头伸过去,让孩子抓头发、揪耳朵。这种本应受到制止的行为却得到了鼓励,久而久之接种下了攻击行为的祸根。还有的家长怕自己的孩子刚入园被别人欺负,就教孩子如何反击别人。因此引发了攻击性行为。 榜样的模仿 3岁幼儿的模仿能力特别强,他们对最亲近、最喜欢的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模仿。涛涛是我班叫聪明的孩子,平时也有攻击性行为如抓人。有一次,他为了一点积木和亮亮抢了起来,正巧被涛涛的爸爸看见了。他爸爸非常生气的夺过亮亮的积木边给涛涛边气愤的对亮亮说:“不许打涛涛,小孩怎么可以打架,以后再打我就要打你的。”说完恶狠狠地走了。连大人自己都说要打人,小孩怎么就不打人呢?虽然这位家长可能是有意吓唬孩子,可孩子怎么理解,又怎么不模仿呢?有些家长自己要打孩子,可到幼儿园却叫孩子不要打人,这不时自相矛盾吗?让孩子如何学习? 在日常教育中,教师对孩子的影响了也是很大的。记得刚入园时,我看见一个孩子特别可爱,就亲了一下,马上一大堆孩子都跑过来争着亲她,结果不知被谁咬了一口,还个个都很高兴。小小班孩子真的是天真可爱,他们不能区分亲人和咬人的结果,在他们看来都是在模仿老师。 模仿是幼儿学习社会生活的一种基本形式。影视作品尤其是动画片,像《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奥特曼等人物形象,更是幼儿模仿的对象。孙悟空的金箍棒、奥特曼的打斗动作,孩子一看印象就深刻。有一次,幼儿园组织看《西游记》,对孙悟空着了迷的晨晨竟一把压住一个小朋友大叫:“妖怪,打死你!”真的动手去打。当老师去制止时,他指着我大叫:“变,变,变!”真是又好气好笑。这些不都是榜样惹的祸吗? 年龄特征 情绪在幼儿的心理活动中作用比较大,特别是小小班3岁的幼儿。心情的好坏与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有密切关系。在观察中发现;同一位幼儿在哭闹着来园时,一天中最多发生了15次攻击性行为;而在情绪很佳的情况下只发生了3次攻击行为。因此,教师和家长应多为孩子营造宽

文档评论(0)

shen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