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点评创新理论TRIZ的40个发明原理
点评创新理论TRIZ的40个发明原理米粮川 刘尚(齐齐哈尔大学 机电学院 齐齐哈尔市文化大街167号 邮编161006)摘要:分析创新理论TRIZ的40个发明原理,拓展发明原理的思想内涵,探讨原理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技术可行性。关键词:创新,发明,机械设计,现代设计方法,TRIZ1.TRIZ理论简介 TRIZ是“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俄文缩略词的英译,由原苏联的G.S.Altshuller博士于1946 年创立。他从1946 年开始,领导一批研究人员和学生,在分析研究世界各国250万件专利的基础上,从抽样的20万件专利中选出4万件作为解决发明问题的代表,提出一套进行发明即产品创新的方法理论TRIZ。20世纪80年代前,它对别国严格保密。1992年后随着苏联解体,一批TRIZ专家移居美国等西方国家,才逐渐流传到美欧亚和世界各国[1]。TRIZ 的出现,给创新这一现代社会中最活跃的元素带来了革命。TRIZ 提供的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创新理论,它还是一种思维模式,能够帮助我们形成一种系统的、流程化的创新设计思考模式,有助于人们在几乎所有事情中找到创新的方法[2]。2.创新理论TRIZ的40个发明原理技术系统经过设计、制造、装配和调试,或者在产品全寿命周期的某个阶段,人们会发现对技术系统的某项或某些需求会产生矛盾,对于技术系统某一个参数的改进会导致另一个参数的恶化,即技术系统在改进或者说“进化”过程中产生了冲突。系统冲突是TRIZ 的一个核心概念,指隐藏在问题背后的固有矛盾。如果要改进系统的某一部分属性,必然引起其它的某些属性恶化。对于冲突问题,通常的解决方案是采用折衷的方法,而TRIZ 则强调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把冲突彻底消除。G.S.Altshuller对大量的发明专利研究发现,尽管它们所属技术领域不同,处理的问题千差万别,但是隐含的系统冲突数量是有限的。Altshuller在几百万个专利中进行筛选,来寻找发明性问题以及研究它们是如何解决的,从具有发明性的专利中提炼出了解决冲突或矛盾的40 条发明原理[3](见表1),利用这些发明原理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问题解决了,技术系统进化的障碍就消除了,技术系统就改进了、进化了、发展了。表1 40个发明原理1.分割2.分离3.局部功能化4.非对称化5.并行6.多用途7.嵌套8.反重力9.预加反作用10.事前准备11.备用方案12.等势性13.逆向换位思考14.屈曲化15.动态化16.参量欠过法17.维数变化18.振动19.周期性作用20.加强有效作用21.迅速作用法22.废物利用23.反馈24.中介物25.自组织26.副本法27.低成本替代28.替代机械的方法29.气动或液动30.柔性薄膜方法31.多孔材料32.变换颜色33.同质同属性作用34.舍弃与修复35.变化参数36.相变37.热膨胀38.使用强氧化性39.利用惰性40.材料复合3.拓展发明原理的内涵探讨符号化表达方法发明原理的内涵应该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在原理的运用中会产生越来越多的创新性发明。原理的符号化表达,直至数学表达,是这些原理发展的大趋势。本文就40个原理的前9个探讨探讨。1)分割原理:将技术系统分成相对独立的部分;将技术系统分成容易组装和拆卸的部分;增加技术系统的相对独立性。如多级运载火箭、火车和自行车链条等。以2=1+1表示将整体分成相等的2个组成部分;或以10=1+1+1+1+1+1+1+1+1+1表示将火车设计成10等份的组合体;不等份的分割表达为5=1+4,或5=2+3=10-5=8-3等。2)分离原理:将产生干扰的子系统分离出去,或将需要避免干扰的子系统从技术系统中分离出来。如空气压缩机安置在隔离间中,远离工作场所;在会议厅施加电磁信号屏蔽,以保持会议不受手机通信的干扰。以2-1=1,或1=2-1表示这一思想。3)局部功能化:将均匀结构变成不均匀结构;不同部分有不同的功能。如小锤长出两个羊角结构起钉用,快餐盒分格与不同的菜肴相对应。以7=1+1+2+3表示结构或功能上的分化。4) 非对称原理:由对称变成不对称,或增加不对称的程度。如搅拌器由圆形罐变成偏心罐增加搅拌效果,密封圈由圆形变成椭圆形增加密封性能。以13表示,一侧是1,另一侧是3,将非对称的概念表达清楚。5)并行原理:相同/相似技术系统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并行操作。如互联网上的PC计算机的空间布置,血液分析仪对血液各种成分的同时性分析。以1=1=1=1,或2=2=2=2表示这种并行性。6)多用性原理:使一个系统具有多个功能,或一个零件有几个作用,从而简化系统结构。如婴儿用的橡胶奶嘴兼有测量体温的功能,手机兼有照相机、录音机和MP4的功能。以{f1,f2,…,fm}=F(x1,x2,…,xn)表达这一思想。7) 嵌套原理:将构件嵌套在一起,以减小技术系统占用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