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煤矿防治水知识讲座(矿建)
煤矿防治水知识讲座(矿建)
第一章 防治水基本知识
一、郑州矿区概况
河南郑州矿区包括新密煤田、登封煤田、荥巩煤田和偃龙煤田东部, (见下图),地处郑州市所辖的新郑、新密、登封、荥阳、巩义等五市及二七区。范围东西长约70km;南北宽约26~36km,面积约2100km2。
1、气候条件
本区属于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区。年均降水量647.92mm,年最大降水量1081.2mm(1984年),年最小降水量397.7mm(1986年)。降水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
2、地形与地貌条件
本区属于秦岭山系北支嵩山山脉之东延部分。北部荥密背斜上的五指岭为隆起最高山峰,海拔1215.9m,由此沿背斜轴部向东下降为低山丘陵,至矿区东部过渡为平原,该山脉呈东西向展布,系黄淮I级分水岭。南部荟萃山—风后岭背斜向东经林台山(标高992m)、香山庙(标高936m)沿火煤山—风后岭逐渐下降为低山丘陵,至矿区东南部过渡为平原,也是淮河水系的颖河与双洎河之分水岭。背斜之间的宽阔地带为新密复向斜、颍阳—芦店向斜,由西部的低山丘陵向东逐渐过渡为岗地和平原。矿区西南部的芦店、告城区,地形由北东朝南西之颖河河谷倾斜,为丘陵地带。
3、河流状况
矿区大部属于淮河流域,主要河流有颖河,石淙河、双洎河和沂水河;西北部的伊洛河属于黄河流域。
二、郑州矿区地质概况
1、地层
郑州矿区的地层属华北型,为石炭二叠系煤田。
2、构造
本矿区在大地构造上位于昆仑——秦岭纬向构造带北亚带的东延部分,(颖阳—芦店向斜)的东延部分。区域地质构造展布呈近东西向,以高角度正断层为主,次为褶皱。① 松散岩类孔隙裂隙含水岩组
1)第四系砂、砾石层孔隙含水层
该
2)上第三系泥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分布在三李勘探区及芦沟、裴沟井田及刘寨、曲梁地区,厚度10~120m,根据钻孔揭露,该层有溶孔、小溶洞发育,在地势低洼地带,有岩溶水贮存,该层属于富水中等含水层,受气象因素影响明显。
3)下第三系砂砾岩孔隙、裂隙含水层
20m左右,属潜水或承压水。属于中等含水层。
郑州矿区地层综合柱状图
新密煤田区域构造图
② 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岩组
包括二叠、三叠系各类砂岩含水层,二叠系分布全区,三叠系仅在告成、芦店、樊寨、计河(崔庙)区有分布,各砂岩层变化较大,其间有泥质岩类相隔,各层之间无明显的水力联系。
③ 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含水岩组
该类含水岩组包括太原群上、下段灰岩,奥陶系灰岩及寒武系上、中统白云质灰岩,分布广泛,含水丰富,是本区主要的含水岩体,对于矿井充水和矿区供水皆有重要意义。
1)太原上段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L7-8灰)
以L7、L8灰岩为主,一般8~10m,本区自西向东有增厚的趋势,该含水层属于中至强含水层。
该层上距二1煤底板一般约8~12m(三李区28-35m),成为底板直接充水岩层,也是矿井主要疏排对象。
2)太原下段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L1-4灰)
本段厚约22.0m,其中L1-3灰岩最为发育,并常常合并为一层,平均厚度13.0m左右,属于中强含水层。
该含水层为一1煤顶板直接充水岩层,上距二1煤底35~60m,其间除上段灰岩外还有稳定的中段泥质岩段,是二1煤间接充水含水层,该6~10m,局部发生水力联系。
3)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100m以上,全区大致70~80m;向西南逐渐缺失。据钻探资料,该组灰岩岩溶裂隙发育,含水丰富,是区内最主要的含水层,属于强含水层。
本组灰岩顶面上距一l煤底6~10m左右,为其直接充水岩层,限制了一1煤的开发,上距二1煤底60~90m,为其间接充水岩层,一般不直接危害矿井生产,但通过大断层或其它导水通道亦可直接导致矿坑充水;亦可通过构造或其它导水通道补给上部含水层,成为矿井的间接水源。该含水层与下伏寒武系灰岩为连续沉积,其间有密切的水力联系,可视为同一个含水岩体。
4)寒武系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
323~450m,岩性为白云质灰岩、白云岩、鲕状灰岩等,富水性极不均一,其富水部位多与构造破碎带有关,但是该含水层规模巨大,所贮存的地下水十分可观,与上覆奥陶系灰岩连为一体,对本区供水与矿井水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④ 古老岩系裂隙含水岩组
该岩体广泛出露于本区西北、西南部,包括下元古界变质岩和上元古界石英岩,其浅部节理、裂隙发育,发育深度30~50m,其富水特征受降水因素的影响明显。
(2)主要隔水层
在含水岩层(组)之间广泛分布着隔水岩层或弱透水岩层,它们都具有一定的阻水性能,其阻水能力取决于岩性,岩层结构、厚度及稳定性,在后期构造作用的破坏下,可大大削弱隔水层的阻水性能,甚至使其不起隔水作用,从矿井防治水的角度出发,对本区主要隔水岩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