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浅识.docVIP

中医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浅识.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浅识

中医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浅识[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病机,并通过临床诊断对其进行辩证治疗,以提高患儿的康复率。方法 把握治疗原则,辨明症状虚实,结合心电图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一步分析病情,理法方药,佐以活血祛瘀。结果 患者症状消失,心电图正常,病情未复发。结论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一病,正气虚与实是发病之内因,温热邪毒侵袭是发病之外因,辨明病症的虚实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与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 温振心阳; 益气固脱; 补气养阴 [中图分类号] R542.2+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1-136-01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局限性或弥漫性心肌炎病变为主的疾病。以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心悸,气短,肢冷,多汗为临床特征。本病发病年龄以3-10岁小儿为多。其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可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只出现心电图改变;重者心率失常、心脏扩大,少数发生心源性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甚至猝死。本病如能及早诊断和治疗,预后大多良好,部分患儿因治疗不及时或病后调养失宜,可迁延不愈而致顽固性心率失常[1]。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常发生在麻疹、水痘、腮腺炎等病毒性疾病中。由于小儿脏腑骄嫩,形气未充,发病容易,变化迅速,加之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易寒易热;易虚易实。患上心肌炎后,寒热虚实的转变极快,稍不谨慎则易造成诊断治疗上的错误。辨证治疗的要点需着重于“虚”与“实”的鉴别。 在临床的观察中,病毒性心肌炎常发生在疾病的中后期或恢复期,一般来说外邪基本上消退或部分余邪未清,而心脏受邪所伤,正气已先虚衰,如果外邪尚盛,原发病多未消退,证见身热、心悸、舌尖红赤苔黄脉数或促,当以祛邪为主。若外邪已退,就必需扶正为主,佐以清理余邪,而祛邪的药物选用就必需考虑到对机体正气的影响,切勿伤及元气。凡病程长达数月,见心悸气短,神疲乏力,面白多汗,舌淡或偏红,舌光少苔,属虚证。病毒性心肌炎在临床中观察,一般急性期以实证为主,迁延期,慢性期以虚证为主,后遗症期常虚实夹杂病毒性疾病多属温病,温病最易伤阴。心肌炎病中心阴受损多见低热、心悸、舌红苔少,脉细数或促或代,自当养心阴益气,然而小儿稚阴稚阳之体,伤其心阴常易累及阳气,心阳受伤出现神疲、肢冷、心悸、舌淡红苔白、脉细弱或迟或结之证,甚则演变成心阳虚衰之危象,临床上掌握这一特点,补阴之中助以补气,以防心阳受损,治疗中一见心阳受损的症候,就必需温补心阳,甚则回阳救逆,才免虚脱之弊。 现举在临床中所遇的病例以说明辨证治疗的要点。 1 例1 高XX,男,5岁。入院诊断:腮腺炎,患儿发病一周,高热40℃,头痛口渴,两腮部弥漫性肿大,疼痛,摸之有热感,按之痛,腮腺管口可见红肿,时有呕吐,纳少,小便黄少,大便干,舌红苔白,脉浮数。诊断痄腮,风热型,治法:清热解毒,疏风散结[2]。第三日查房,母亲代诉,昨晚小孩精神不振,纳差,懒言倦怠。体温为36℃,面色苍白,头部时有冷汗冒出,腮部肿胀已消退,四肢蜷缩而睡,摸之手腕及足踝以下欠温,时有恶心呕吐清水,舌淡红苔薄白,脉迟缓乏力不整。 心电图检查:1、窦性心动过缓,50次/分;2、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化验室检查:白血球总数5.5×109/L,中性粒细胞60%,淋巴细胞40%。 诊断:⑴腮腺炎合并病毒性心肌炎;⑵心阳虚型。 治法:回阳救逆,佐以补血活气,方药:四逆汤加味。 药物:附子6克、干姜5克、炙草2克、红参6克、白术6克、黄芪10克、桂枝3克、丹参5克。 服药后,呕吐已止,手足转温,脉迟缓。再以前法加减治疗一星期,复查心电图已明显转好,出院转门诊断续治疗而痊愈。 2 例2 郝XX,女,9岁,患腮腺炎,发热,腮部弥漫性肿大痛已3日,经前医用清热解毒药治疗,今晨起床后恶心呕吐、心悸、晕眩、体倦乏力、胸翳闷、身热37.8℃,腮部尚有微肿,按之微痛,面色苍白,口干,神疲,二便正常,舌红赤苔薄黄,脉数而时止不整。 心电图检查:1)窦性心动过速,110次/分;2)频发室性早搏;化验室检查:白血球总数4.5×109/L,中性粒细胞55%,淋巴细胞45%。 诊断:1)腮腺炎合并病毒性心肌炎;2)痄腮,心阴虚型。 治法:滋养心阴佐以清热凉血,方药:生脉散加味[3]。 药物:党参15克、麦冬15克、五味子3克、板蓝根15克、银花15克、丹参10克、玳瑁10克、郁金10克、苦参6克。上药2剂,每日1剂。 再诊:服药后热退净,腮部肿痛已消,但尚有恶心泛吐,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心悸,舌质淡红苔薄黄,脉缓时止,此邪热已退,但气阴已伤,以补气养阴,佐以活血。药物:红参6克、麦冬10克、五味子3克、黄芪10克、枣仁10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