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乘着歌声翅膀 追寻如梦青春.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乘着歌声翅膀 追寻如梦青春

乘着歌声翅膀 追寻如梦青春2007年7月4~10日,和谐之声一第三届北京老年合唱大赛在中央民族乐团音乐厅举行。 据这次大赛的筹办单位北京老年艺术协会负责人介绍,北京老年合唱大赛已成功举办两届。自从大赛的广告在《北京晚报》刊登,就有许多团体要求报名,那场面才叫一个火爆。甚至到了报名截止后,还有很多老年合唱团打电话来,埋怨组委会或是单位离退办的同志没专门通知他们。本次大赛设立“金鹤”、“银燕”、“铜雀”奖及“优秀”奖,还特别为了体现合唱团的组织能力设立了“优秀组织奖”。 这次大赛赶上了千载难逢的好时机,更多了4层特殊的意义。第一是为了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的召开,第二是纪念抗日战争爆发70周年,第三是为了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第四是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为此各个合唱团这次选报的曲目,也和以往不同,除了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红色经典歌曲,还有奥运歌曲,甚至还有自己团队自己创造的新歌曲。 这次大赛在举措上也有“三新”,第一聘请公证人员进行现场公证;第二、决赛完毕后立刻宣布获奖名单;第三、还要在合唱大赛前后,邀请声乐界专家、教授等对合唱团的唱法提出现场辅导和点评。来自北京各个地区的老年合唱团各出奇招,纷纷亮出自己的手段。在催人奋进的歌声中,记者看到老年人都仿佛年轻了许多,真正是乘着歌声的翅膀,寻找到第二个青春。 追寻如梦的青春孙展文 我们没有经费,可是有最好的指挥,没有时间排练,可是有最好的团队。因为有对合唱的热爱,我们每赛必胜! ――北京爱乐之友合唱团团员刘女士 北京爱乐之友合唱团下午才参赛,可是刘女士一大早就来到会场,中午就是一壶白水、几块点心,在竹椅子上小睡一下。记者问刘女士可否觉得累,刘女士说,怎么会?我为了唱歌可是专门拜过师的,加入这个合唱团是经过考核和选拔的。以前,合唱活动就是让大家都放开声音唱、唱整齐。但是经过“专业人”一指导,真是不一样了,不像是人嗓子唱出来的,跟乐器演奏一样,太好听了。 “爱乐”没有什么经费,可是指挥却是中央歌剧院院长雷克庸。在他的带领下,爱乐这几年进步明显,团员们的口形、发声都是专门练过的。雷克庸指挥的腿不好,不能久站,为了这个他推掉了很多大合唱团的邀请。可是,偏偏被我们给“黏”住了,也许是我们进步快;也许是因为没经费大家自发用私车接送“雷指”。自从我加入“爱乐”,无论参加哪场合唱比赛,都成绩不俗,每赛必胜。 我这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唱歌,我把它融合到我的生活中去,发现它让我的人生充满了美妙的和谐! ――现场的老观众徐丽安 北京的7月初,正值即将入伏的高温。记者注意到一个身材瘦小的老太太,早晨8点,她就正襟危坐在观众席里,虽然天气炎热,但是她却穿戴得一丝不苟,长裙、手套,脸上还化了淡妆,好像身处欧美国家在观看一场盛大的歌剧。 在中午休息的时候,记者趁机和她攀谈起来,没想到这个名叫徐丽安的老太太今年已经80多了,她是一大早从郊区赶到会场的,只是一个普通观众。徐丽安说,我少年时喜欢文学,曾为大文学家朱自清当过助手;年轻时候的理想是做一名英语教师,却在协和医院工作了一辈子。到我退休以后,才培养起唱歌这个爱好,我也曾当过合唱团的团长,搬家后不做了,很多老团员都特别舍不得我,其实我也舍不得唱歌,前两天我还写了一段歌词怀念台湾亲人,让人帮我谱上了曲子,编成了一部二重唱。我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唱歌,它让我的人生充满了美妙的和谐! 看着老人高兴的样子,我想这可能是她这段日子最得意的事情了。 从业余到专业,从无组织的散队到拥有一批核心队员的百人大型合唱团。在参与合唱的同时,每一个团员都成了一颗颗传播合唱的种子。 ――北京地坛英好合唱团团员 “地坛美好”成立10年了,我也是一个老团员了。当年我正闹更年期,每日头疼欲裂,一日在地坛散步,突然听到有人唱歌,我也跟着扯着嗓子喊,居然头不疼了,高兴之余,就加入合唱团。如今“地坛美好”已经不在地坛活动了,可是合唱团培养人、调养人的精神还在。 合唱团既是一个铁打的营盘,也培养着“流水的兵”――很多唱了多年的老团员,由于年龄偏大的缘故,不适合登台演唱了;有的因为家庭关系,搬到别的地方了,但却不断有新鲜血液加入。团里面既有老知识分子,也有家庭妇女;既有坐惯了机关的老公务员,也有流水线的普通退休工人。可是成为一个合唱团,在训练程度和所要达到的艺术水准上,是要求一致的。大部分团员虽然有着比较好的先天嗓音条件,但由于一直缺乏正规的指导训练,开始正儿八经练声时,一下子掌握不了正确的发声方法,一着急,有的团员嗓子练失声了,有的声带劈了。但是这些困难大家都克服了,现在全团已经发展到一百多号人,核心队员就有60多人,可是就是这60多人来参加大赛都未必能照顾得上,因为合唱的效果是控制在40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