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有企业落实问责制思索.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国有企业落实问责制思索

关于国有企业落实问责制思索内容摘要:近年来,国有企业认真落实问责制度,使其在规范生产经营管理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促进了企业科学发展,但从实际操作情况看,还存在一些弊端和难点,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将问责制应用于企业管理中,对提高各级干部的责任感、强化企业全面管理,是非常有益和必要的。 关键词:问责制 强化企业管理 有益和必要的 近年来,国有企业认真落实问责制度,使其在规范生产经营管理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促进了企业科学发展,但从实际操作情况看,还存在一些弊端和难点,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与实践。 一、推行问责制的意义 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将问责制应用于企业管理中,对提高各级干部的责任感、强化企业全面管理,是非常有益和必要的。 首先,使企业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透明化,更大程度地调动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各级干部备感肩负责任的重大,从而更加兢兢业业地工作,努力避免失误、损失、亏损的发生,为企业谋求最大利益。 其次,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保障。实现制度管理的制度化,可以利用“问责制”这支“铁手腕”,切实改变干部的工作作风,增强责任感,不仅要重视结果,还要重视过程;不光看说的怎么样,更要看干的怎么样,从而以健全的规章制度为国有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保驾护航。 再次,可以促使企业建立并强化“硬管理”与“软管理”。硬管理就是要建立健全企业规章制度,明晰权责,奖惩分明,杜绝推诿扯皮现象;软管理就是积极营造推行问责制的氛围,将企业利益与职工利益结合起来,引导职工关心企业发展,维护自身利益,共同实施企业发展大计。 二、实施问责制的障碍因素 问责制的构建是一项不断探索发展的系统工程。当前,在国有企业问责制建立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难题和困境亟待解决。就总体来讲,笔者认为国有企业实施问责制的障碍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问责主体不够清晰 在实际工作中,问责主体间权力发生冲突,使得责任落实和责任追究过程中责任主体难以明确。集中表现为以党代政的现象还比较普遍, 出了问题, 责任究竟在党委还是在行政难以界定, 导致问责难于施行。再次为行政机关上下级之间、不同行政机关之间职能交叉严重, 权责划分模糊, 难以确定责任人, 最终的处理往往使问责归于不公平甚至无效。上述原因的存在, 往往导致了责任追究的放弃,由此产生不良的影响。 (二)问责后果不够规范 被问责的领导出现问题后,只是给予一个预警式的行政警告或记过处分,存在“此地问责、异地做官”的现象。在问责过程中,只注重对执行环节的问责,忽视决策环节和监督环节的问责。注重事后问责,而忽视事前和事中问责。在问责制度与相关党纪政纪、法律措施的衔接上存在不足,以至于有些问责方式比较宽容 ,惩罚力度偏小,影响了问责的社会效果。 (三)问责力度不够到位 工作中一直在讲问责,但落实起来却是“雷声大,雨点小”。表现在:问责过程中带有情感化的现象比较严重,结果导致重权力轻责任、重态度轻处罚,造成难以依规定责和究责的现实困境。再次是问责不严、究责不彻底,使问责效果大打折扣。不能以问责代替法律、纪律责任的追究,以辞职来逃避法律责任的追究。 三、存在问题原因的分析 (一)权责不清导致问责不明 有些企业职能部门存在职责不够清楚、权限不够明确、责任归属不清晰等问题,致使问责在操作层面存在不少难点,在追究责任时相关部门互相推诿, 出现谁都有责任、谁又都没有责任的情况,在责任落实和责任追究过程中责任主体难以明确。问责制度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将问责制过分地简单化、扩大化, 不论具体情况、不分具体原因地一昧追究责任, 则有可能挫伤企业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背离问责制的初衷。 (二)问责制度没有完善和建设到位 问责制度建设不到位,主要体现在问责法律政策规范缺失。行政问责的法律不够完善,责任标准过于笼统,存在着较大的自由裁量空间,在认定和追究责任的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处罚与责任不相适应的情况。当前,国有企业问责制的相关制度规定比较零散、薄弱,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这种缺乏法律保障和制度支撑的问责,最终可能导致问责流于形式。 (三)对问责制的理解不透彻,认识不到位 一是对问责制的认识观念存在着惯性思维并存在着不少误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现象比较普遍;二是部分领导干部“官本位”思想浓厚、责任意识淡薄。长期以来出了问题往往只是当事人受到惩罚,而要进一步追究领导责任,则难上加难;三是有些领导干部对问责制本身认识不足,并对问责制的基本构成要素等还缺乏深入的了解,在受到问责时感到委屈,落实责任追究时态度不积极,严重影响了问责制的推行进程和运作效果。 四、推行行政问责制的对策及措施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要采取各种有效积极的措施,全方位地保证问责机制的顺利运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