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344名初中生自杀倾向及离家出走现况调查.doc

北京1344名初中生自杀倾向及离家出走现况调查.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京1344名初中生自杀倾向及离家出走现况调查

北京1344名初中生自杀倾向及离家出走现况调查【摘要】 目的 了解初中生自杀倾向与离家出走行为现状和特点,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中学生健康相关行为问卷,对北京市三里屯中学初中生1 344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3.5%的初中生在过去12个月连续2周以上感到非常伤心或绝望,不同性别学生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8%的学生在过去12个月想过自杀,不同年级和不同性别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9%的学生在过去12个月企图自杀;2.0%的学生在过去12个月有过自杀行为。以上4种行为在父母最高学历不同的学生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3.3%的学生在过去12个月曾想过离家出走,不同年级和不同性别初中生报告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8%的学生在过去12个月曾离家出走,父亲最高学历不同的学生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初中生自杀及离家出走的问题值得关注。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以预防和纠正危险行为的发生。 【关键词】 自杀;因果律;离家潜逃行为;对比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95.6 B 8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4-0337-03 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生理和心理的不成熟使青少年比其他年龄阶段的人群更易受到现代社会激烈变化的冲击,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缺乏相应的应对能力,容易产生离家出走、自杀等极端想法和行为。青少年自杀近年来有上升的趋势,其原因可以归类为自然生态因素、社会因素、心理因素以及生物因素。自杀意念是偶然体验的自杀行为动机,个体胡思乱想或打算自杀,但没有采取或实现此目的的外显行动,是自杀企图的游离因子。自杀意念包括5个方面的问题:失落感、报复思想、抑郁感、自罪感、孤寂感[1]。影响自杀意念的相关因素有抑郁、强迫、精神病性因素、家庭结构和消极应对方式[2]。该文旨在分析初中生相关行为危险现况,为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纠正危险行为的发生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6年11月对北京市三里屯中学的1 405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 344份,有效率在95%以上。其中男生638名(47.5%),女生700名(52.1%);初一592名(44.0%),初二607名(45.2%),初三129名(9.6%);父亲和母亲的最高学历高中或中专占43.1%和41.0%,大专占21.0%和25.4%。 1.2 问卷设计 参照美国疾病控制中心青年危险行为监测系统(YRBSS)[3-5]的项目,并结合北京市具体实际情况,设计中学生健康相关行为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个人一般情况、抑郁情绪(连续2周或更长时间感到非常伤心或绝望而停止平常的活动)、自杀意念(认真考虑过自杀)、自杀计划(制定过自杀计划)、自杀未遂(采取措施试图自杀)和离家出走(无父母准许情况下离家24 h或以上)。 1.3 方法 现场调查时,在学校的配合下,请教师回避,由经过培训的北京市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校卫生专业人员作为调查人员,使用统一指导语,采取无记名问卷调查,学生自行填写后交给调查人员,允许不回答不愿意回答的问题。 1.4 统计分析 数据采用Epi Data 3.0录入,用SPSS 11.5软件进行检验。 2 结果 2.1 自杀倾向 在过去的12个月中,13.5%的初中生有消极情绪,16.8%的初中生有自杀意念,5.9%的初中生有自杀企图,2.0%的初中生曾自杀未遂。见表1。 2.2 离家出走 在过去12个月中,23.3%的初中生曾想过离家出走,2.8%的初中生曾有过离家出走行为。见表2。 3 讨论 1974年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将自杀分为自杀意念、自杀未遂和自杀死亡[3]。自杀意念是自杀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6]。自杀现象多始于中学阶段。Roberts等[4]对3 200名中学生的调查发现,自杀意念的报告率为10%~20%。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出现自杀的原因主要包括学校问题、异性问题、家庭问题以及对生活的怀疑感、厌世感和孤独抑郁感[7]。自杀行为一般多发生在情绪持续低落、抑郁而性格内向的青少年中[8]。Olsson等[5]对2 300名16~17岁中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12.4%抑郁分数较高,2.4%过去曾有过自杀企图。国内有研究报道,消极情绪学生群体自杀倾向率明显高于非消极情绪人群[9]。国外学者研究认为,青少年消极情绪的发生率不断上升,且发生的年龄在提前;一旦有过持续一段时间的消极情绪,在将来更容易发生消极情绪[10]。中学生学习压力大和父母对学生学习要求和期望值高是我国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也是目前导致学生消极等不良情绪以及心理问题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11]。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