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塞米松联合沙立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观察
地塞米松联合沙立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观察资料与方法?
2004年2月~2007年12月收治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20例,年龄50~73岁,男14例,女6例。初治4例,其余16例均为复发患者。复发患者以前曾使用MP?MP加沙立度胺?CMP及VAD等治疗。?
临床症状:贫血(100%),骨痛(80%),低热(30%),出血或者出血倾向(50%),行走受限(20%)等;外周血象为红系减少(90%)?全血细胞减少(30%)等;血沉增高(50~140mm/小时);骨髓检查示浆细胞增多(2%~51%);X线检查均有溶骨破坏;6例患者有髓外浆细胞瘤表现(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和脊柱旁肿块等);生化检查提示球蛋白升高(31~82g/L);血清蛋白电泳均有M蛋白单珠峰(主要为IgG,κ或轻链型);CRP升高(15~78g/L);肾功能损害2例。?
治疗方法:均采用地塞米松(40mg,静滴4天,间隔5天)联合低剂量沙立度胺(50~200mg)治疗3个月;停药24小时复查外周血象?血沉?生化及骨髓等;联合补钙(乐力加盟格旺)、制酸(硫糖铝、安达或者洛赛克等)?抗凝治疗(阿司匹林?丹参或者葛根素等);根据患者情况加抗生素?细胞因子(G-CSF)及血制品的治疗。?
结 果?
不良反应:大部分患者可以耐受,出现轻度嗜睡?四肢麻木?便秘及腹胀等;5例出现血糖升高,停药后恢复;同时其外周血象及骨髓提示骨髓抑制,需要使用细胞因子及血制品,而且影响地塞米松的反复定期使用;2例地塞米松联合低剂量沙立度胺治疗4个周期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
临床症状的改善:大部分患者(14/20)贫血、骨痛、出血或者出血倾向及行走受限等在地塞米松治疗2个周期后改善,并完成以后的地塞米松联合低剂量沙立度胺治疗;3例骨髓外浆细胞瘤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
实验室指标变化:所有患者地塞米松联合低剂量沙立度胺1个周期24小时后骨髓复查浆细胞比例明显下降,平均3个周期示浆细胞比例正常,而且与其临床症状改善、外周血象和生化改变一致;但是4例(包括3例髓外浆细胞瘤患者)1个周期24小时后骨髓复查示浆细胞比例下降,但是随着大剂量地塞米松联合低剂量沙立度胺的继续治疗,其比例明显不再下降。?
总体效果:根据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疗效标准,CR 2例,PR 2例,进步2例,无效4例(其中3例为髓外浆细胞瘤患者)。?
讨 论?
沙立度胺对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文献报道沙立度胺治疗剂量为200~800mg,本组中治疗剂量50~200mg,患者均可耐受。沙立度胺联合地塞米松的疗效可能和沙立度胺与某些药物有协同作用有关,沙立度胺可诱导对地塞米松耐药的MM细胞凋亡或停滞于G期,通过抑制IL-6而增高地塞米松的抗瘤作用。沙立度胺的主要不良反应是嗜睡、便秘、口干和皮疹。本组研究中不良反应以嗜睡、头晕、便秘等为主,且程度较轻。?
地塞米松对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经典MP?VAD方案见效快、疗效佳,国外报道以及国内报道初治患者有效率55%~66%,是目前较好的方案。其中激素具有重要的治疗作用,VAD方案多为地塞米松20mg/日,大剂量激素可提高MM的疗效。取得疗效多在3个周期治疗后,缓解症状快,患者生活质量得到很快改善。同时将常规VAD持续静滴简化为单药静滴,临床上不用静脉插管维持通道,治疗方便,减少了导管感染的机会,耐受性好,疗效与国外初治患者相似。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尤其是前3个疗程内,应严密观察,预防性应用制酸剂,及时抗感染及应用G-CSF。所以,地塞米松联合低剂量沙立度胺不失为疗效佳、患者易于接受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张之南,主编.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373-376.?
2 郑翠苹,张卫平,徐杰.沙立度胺联合MP化疗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23例.临床血液学杂志,2005,18(5):277-278.?
3 麦玉洁,李睿,邹德慧,等.20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不同方案疗效分析.中华血液学杂志,2005,26(4):193-196.?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