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歌唱家给父亲过母亲节.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女歌唱家给父亲过母亲节

女歌唱家给父亲过母亲节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姜晓波在每年母亲节这一天里,都会邀上全家人请上年迈的父亲齐聚一堂,为父亲过母亲节,她说,不求回报的父爱一如绵绵不断的母爱,是她人生前进的力量。 给5个孩子当爹又当妈 1956年姜晓波出生于黑龙江省一个铁路工人的家庭。在她7岁那年,母亲为了让5个孩亏能填饱肚子,到离家很远的河滩上开荒,回家的时候船沉了,湍急的河水把母亲的生命夺走了。当时全家人感觉天都塌了,家里5个孩子,最大的哥哥十多岁,最小的妹妹才4岁。然而最难过的是姜晓波白5父亲。痛失爱侣让他精神恍惚,每天早晨孩子们还没起床,他就把窗帘垃开,说妻子在外面干活看不见亮;吃饭时他把妻子的碗筷摆上,说要等妻子一块儿吃……见此情景,一家人哭成一团,为了远离那个令人伤心的地方,全家人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搬到了吉林省长春。姜晓波记得,父亲很长时间之后才走出痛苦的阴影。 父亲承担爹妈两个人的角色。为了供养孩子上学,他的脸变得又黑又瘦,身体明显不如以前硬朗。在姜晓波的眼里父亲就是妈妈,而且比有些母亲都称职:“小时候,我身体特不好,还挑食,那时每人每月供应1斤大米,家里的其他4个孩子和父亲谁也舍不得吃一口,都给我做了小灶。我们衣服裤子坏了都是父亲缝,他那双修火车头的大手做起针线活儿来还真挺细致的,不知道的人看不出来是出自男人之手。” 从姜晓波记事起,就看见爸爸每天用撕下来的日历记账,“什么酱油多少钱、醋多少钱,当时还年少的我并不理解小小纸片的含义,更不知道我家日子的艰难。爸爸每天算啊算,可每月66.6元钱怎么都不够花,他只好向生活富裕的三姐家借10元钱,每个月的月底借,月初再还。” 几个月下来,姜晓波的三姑就有些不耐烦了,数落姜晓波的爸爸说:“烦不烦啊?每个月都来借,就差这10元钱啊?”姜晓波看到爸爸的脸让姑姑说得红一阵白一阵的,低着头走出了他亲姐姐家的门。“从那天起,我们家再没买过煤,爸爸每天中午利用午休的 时间出去到铁道边儿捡煤核儿,扫火车头飘出的烟灰,到周日用扫回来的烟筒灰拌上黄土拓煤坯子,节衣缩食地省出了10元钱,从此以后再没去三姑家借钱。”姜晓波心有感触地说,“10元钱在当今这个年代算不上什么,但在当年却把俺爸难为得够呛。那段日子真的很苦,尤其是老爸那罪遭的就甭提了。每天中午带的饭永远是高粱米,把饭盒里面都染成了红色,而我们孩子吃的总是都比他好。他从不让我们受一点点儿委屈,把省下来的钱给我们买衣服,说出去不能让人看出是没妈的孩子……” 帮女儿踏上音乐之路 姜晓波天生爱唱歌。父亲见女儿咿咿呀呀地唱个不停,可是家里拮据,没有能力培养她。就让女儿从半导体收音机里学唱。姜晓波回忆说:“当时我跟着半导体死学,唱得特难听,招来了很多路人观看,我三哥总说像踩着脖子了,但我自己觉得唱得好听,那时脸皮特厚,只要让我唱歌不给我饭吃都行。”好在父亲一次次给女儿打气。姜晓波坚持收听、跟着唱,一遍一遍地学,不长时间发声有了起色,也学会了不少新歌。她常常毛遂自荐给邻里表演跟着学唱的歌曲。每每想起那时冒着傻气儿的样子,姜晓波不禁笑出了声儿。 初学声乐的孩子一般都得找音乐老师启蒙,整天和火车头打交道的父亲哪认识文艺界的艺术家啊。于是父亲发动亲朋好友给她找老师。最后大哥费了九牛二虎的劲儿在他下乡插队的地方找到了一位长春市评剧院的老师教姜晓波拉小提琴。 姜晓波从小学到中学都是学校文艺队的骨干,是有名的“校园百灵”。学校宣传队演出,都是父亲帮她化的妆。她一到学校就引起了轰动,连音乐老师都不相信是父亲化的。后来学校一有演出,几乎所有学生都往她家跑,父亲成了学校宣传队的业余化妆师。其实,父亲年轻时是齐齐哈尔铁路局宣传队的成员,写过的剧本曾在铁道部文艺汇演中得过一等奖,而且他是主演。可是为了专心照料5个子女,父亲从此就告别了文艺活动。 高中毕业后,姜晓波被招进长春市刺绣厂当了一名刺绣工人。紧张的工作和沉重的家务负担并没有泯灭她的理想。姜晓波自1973年到1978年接连考了5年音乐学院。可是那1.58米的个头儿让她吃尽了苦头儿,尽管声乐分数优秀,但是矮小的身材让她一次次被淘汰。 为了生活,姜晓波做过临时护士、教过小提琴。当年,听说吉林艺术学院办了个合唱团,她就报名参加。每天下班后,她要倒两趟车去合唱团,没有时间吃饭,下课后她常常赶不上末班车。倒车地点离家里还有二十多里路,父亲经常是骑一辆自行车另一只手推一辆自行车,到火车站去接她,父女俩再一同骑回去。有时父亲还怕她累就驮她回家。到家已是深夜,父亲却端上早已准备好的晚饭。 姜晓波说,自己是很情绪化的人,情绪不佳就会影响演出,只要她脸色一不好,父亲就会问清楚原因,直到把她哄开心。就是犯错误了,他也不会打骂她,都是说服教育。她的第一个谱台是父亲用焊条做的。五线谱本贵,父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