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成人结核性脑膜炎28例治疗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成人结核性脑膜炎28例治疗研究

成人结核性脑膜炎28例治疗研究摘要:目的:探讨成人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8例成人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结核性脑膜炎治愈27例(96.4%),死亡倒(3.6%)。结论: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抗结核、激素、降颅压、鞘内注射、脑脊液置换冲洗、醒脑等综合治疗,疗效满意。 关键词:结核 脑膜炎 综合治疗 资料与方法 2003年2月~2007年10月通过一般治疗、抗结核、激素、降颅压、鞘内注射、脑脊液置换冲洗、醒脑等综合治疗成人结核性脑膜炎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18~48岁,平均33岁;病程5天~4个月,早期(30天者)5例。血型播散型肺结核20例,浸润型肺结核6例,单纯结脑2例。院外有结核用药史1个月者2例。结脑系住院1个月以上,连续观察1年以上。按“陈广田”标准临床诊断者。 临床表现:发热26例,均有头痛、呕吐症状,神志不清3例,尿潴留2例,小便失禁2例,颅神经损害1例,颈项强直27例,克氏征阳性26例,布氏征阳性24例,下肢肌力减退2例。 脑脊液改变:脑脊液压力高于200mmH2O者25例,脊液蛋白定量0.46~3g/L 18例,3~10g/L 8例,10g/L2例。糖低于2.5mmol/L者24例,氯化物低于120mmol/L者23例。大部分脑脊液细胞数高于500×106/L,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脑脊液涂片检出结核菌1例。 治疗方法:①基础治疗: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及脑代谢活化剂的使用。3例昏迷患者鼻饲补充营养。②常规治疗:抗结核治疗,22例采用SM、INH、RFP、PZA EMB五联短程化疗方案,6例采用INH、丁胺卡那、PZA、对氨基水杨酸、左氧氟沙星化疗方案,化疗总疗程1.0~1.5年。具体方案:SM 0.75~1.0/日肌注;INH 0.6g/日静滴,1个月后改为口服;RFP 0.45~0.6g/日;PZA1.5g/日;EMB 0.75~1.0g/日。对氨基水杨酸1.8g/日,丁胺卡那0.4g/日,左氧氟沙星0.4g/日。3例昏迷患者住院期间换RFP为利福平针0.5g静滴,1次/日;激素治疗:均采用地塞米松20~30mg/日静脉滴注,逐渐减量,疗程4~6周;降颅压治疗:常规应用20%甘露醇250ml/4~12小时,速尿20~60mg,2次/日静脉注射。③鞘内注射或脑脊液置换冲洗术:28例均给予鞘内注射INH 0.05~0.1g和地塞米松5mg,1例加用SM 0.5g鞘内注射。每周进行2~3次。其中在脑脊液蛋白含量较高(3g/L)的患者中,有6例予以脑脊液置换冲洗术。具体方法为:腰椎穿刺将穿刺针针芯放在穿刺针尾部控制脑脊液滴速,缓慢放出脑脊液5~10ml,用无菌生理盐水5~10ml缓慢椎管内注射,注入后稍停2―3分钟,再抽出5~10ml脑脊液(内含一部分生理盐水)排掉。以上为冲洗置换一遍,3~5遍为1次。最后鞘内注射INH 0.05~0.1g和地塞米松5mg。每周进行2~3次醒脑治疗:3例昏迷患者给予安宫牛黄丸,半粒/日鼻饲。 疗效判断标准:①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脑脊液正常,疗程结束后1年无复发。②好转:临床症状、体征、脑脊液指标明显好转。③无效:临床症状、体征、脑脊液指标无好转或恶化。 结果 28例中,24例在2个月内临床症状消失,3例在3个月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1例(3.6%)治疗1周~1个月恶化死亡。24例在治疗2个月后复查脑脊液结果明显好转。27(96.4%)例停药随访1年无复发。 讨论 据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的分类方法,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可分为以下三期,I期: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无意识模糊、无神经系统功能受损;Ⅱ期:脑膜刺激征、轻度神经系统功能受损(如脑神经麻痹)、运动功能异常;Ⅲ期:惊厥或抽搐、昏睡或昏迷、严重神经系统功能受损(如轻瘫或全身麻痹)。结脑患者如果用药不及时,则病死率很高。因此,早期和彻底综合治疗是争取良好预后的关键。 病原治疗:需遵循早期诊断。尽快治疗,规律、联合用药、剂量大、疗程足的治疗原则。选用具有杀菌作用与通过血脑屏障能力的抑菌药物。最有效的一线抗结核药物有SM、INH、RFP、PZA、EMB,二线药物有对氨基水杨酸、左氧氟沙星、丁胺卡那、丙硫异烟胺。一般主张3~5种一线药物联用,对复治、耐药结核病人可用多种一线药物与二线药物联用。对于昏迷病人可尽量用针剂,以保证用药效果,防止误吸。本组有3例昏迷患者住院期间换RFP为利福霉素针,配合IINH、SM、丁胺卡那,取得了良好疗效。 降颅压治疗:高颅压是结脑严重的并发症,易引起脑疝导致死亡,本组有1例为高颅压导致死亡。所以积极降颅压是提高结脑治愈率和减少后遗症的关键之一。本组28例,无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