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杨少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珠海第一中学
* 第二课第二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预习提纲 1、什么是唯物主义?其基本形态有哪几种?各自观点如何? 2、什么是唯心主义?其基本形态有哪几种?各自观点如何? 3、为什么新方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唯物唯心........味道是什么?让我们想象一个味觉实验.我们先用舌头舔一个物体,然后说出它的味道,当我们的舌头做味觉实验时,我们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舌头碰到物体,舌头上的味蕾通过神经告诉我们的大脑,而我们的大脑再次通过神经告诉我们的发声器官.我们发出声音被我们的听觉器官捕捉到而再次由神经送交给我们的大脑听到后确认了我们所说的.实际上,这是大脑与物体之间的交流.最终决定这到底是什么味道的,不是物体本身而是我们的大脑.我们依靠感官确定的事物.与这个物体实际上没什么关系.唯心主义是从生理学的基础发展起来的.可是..到底这里面哪个东西错了?有没有人可以说清楚??? 观点一:这一问题就是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的变相提法,这是哲学史上最难辩驳的问题之一,马克思主义的反驳就是:在实践中驳斥!因为只有在实践中才有物质和精神、生理、心理、意识等的交互作用,才能解决物质和精神的交互作用,才能解决感觉、感知、认识、思维等的交互作用。 观点二:我们大脑之所以能判断出来问题是因为客观形成的.固定的一个模式.先人告诉我们这个东西是香的就是香的我们认为,告诉我们是坏的我们就认为一定不会好.这样做说明什么?说明支配我们的大脑并不是物质. 观点三:从马克思到列宁,都没完全否定唯心主义啊,列宁就明确说,唯心主义是人类认识之树上一棵不结果实的花——虽然是不结果实的,却是人类认识之树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啊。 并且,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本来就是对立统一的,这并不是说唯物主义就完全是正确的,唯心主义就完全是错误的,两者在对立中达到统一,真理是越辨越真的,唯物主义也在与唯心主义的斗争、争论中成长! 观点四:我们学的难道没有唯心主义吗?不在唯心主义中学习唯物主义,能深刻把握吗?而且,只要你真正砖钻研哲学,你会发现,你从唯心主义中学的哲理也一样多,总之,不可能脱离唯心主义来学习和掌握唯物主义的 .至于国家的意识形态,那是另外一回事,不是学习哲学本身的问题. 希尔的《思考致富》。书中主要谈“意识的力量”,即通过正向目标刺激强化潜意识来促使达到成功。 受正统唯物主义教育的人,会觉得那是唯心主义了。但是,唯心主义就是错的吗?以前我们一直是这样被教育的:世界是物质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这太绝对了。但同时,辩证法又告诉我们一分为二,用两点论看事情。还有人告诉我们说,存在即合理。那么,唯心就不会是绝对的错了,肯定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唯物与唯心在学术上是两个不同的学说,根本上应该是平等的。 对于意识的力量,不只是拿破仑.希尔强调,还有其他很多人强调,像戴尔.卡内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凯文.都迪的超级记忆力训练,都有说及提及的。 叔本华《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尼采《权力意志论》 在西方哲学史上,对这个问题大体有两种答案。一种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水、火、气、土、原子等等,总之是物质性的东西。一种认为,是数、理念、绝对精神、意志、神等等,总之是精神性的东西。中国哲学史上也有这样对立的答案,例如气与理之争。这么看,把哲学家分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好像不算错。按照恩格斯的说法,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主张物质第一性的就是唯物主义,主张精神第一性的就是唯心主义。我想强调的是,对世界的思考不能是这么简单地下一个论断,像站队一样,站在唯物主义一边还是站在唯心主义一边,这样就算解决问题了。一个哲学家的思想的价值和他在哲学史上的地位完全不取决于这一点,而是取决于他是否在总体上丰富和加深了人类对世界的思考。有些哲学家并不对世界的本质论断,尤其是近代以来,哲学家们往往还反对下这样的论断,他们仍在推进对世界的思考,并且正是通过比以前更深入的思 考才得出这样的看法的。 日德发展上的哲学选择 为什么不能既唯物又唯心呢就像光的波粒二象性 战后西德的政府是建立在纳粹彻底清算的基础上,所以会自觉与纳粹与二战罪行划清界线,明显的表现在教育上,德国便只讲到1920年,对以后的历史以“极权主义”带过,在政治上坚决打击纳粹分子,避免其死灰复燃。至于后来“德国总理勃兰登1970年跪在华沙贫民区受害者纪念碑”那就是一脉相承自然发展的结果了,而此事导致欧洲二战各参战国检讨自己也原谅德国,最终发展到今天良好 的关系。德国总理施罗德今年被邀请参加欧洲纪念二战的活动就是例证。 然而,日本为什么 会发展成与东亚东南亚各国糟糕的关系呢?前面说了,缺少一个与过去一刀两断的架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