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窗口”的结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感悟“窗口”的结晶.doc

感悟“窗口”的结晶   收到《窗含春华》这本书,杨兆龙瘦小的身影顿时在我面前逐渐变得高大起来。我仿佛看到他苍老疲倦的面庞上露出笑容,灰白的头发披向脑后,双目凝神,胸中似有万千丘壑。可以想象他第一次出版文集后的惬意。   杨兆龙一直是我关注的铁路作者,这不仅因为他爱好写作并乐此不疲令我敬仰,还因为他对铁路“窗口”的那份热爱让我感动。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在上海站工作时,曾先后在《人民日报》、《工人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人民铁道》、《劳动报》、《上海铁道》和《窗口》等报刊上发表大量反映铁路、车站的通讯、特写、言论、散文等数干篇作品,近百万字。后来,他作为上海站的一名退休干部,又以其才其情以及对祖国对铁路对车站对职工的爱,抒写出的这些讴歌改革开放、讴歌伟大时代的篇章,这是很值得赞赏的。   《窗含春华》是一本饱含杨兆龙奋斗经过、情感历程和诗意作品的文集,是作者整整40多年辛勤笔耕的成果。共收文稿145篇,分为特写、散文、札记、趣闻、游记、美食、杂文、随笔等八辑,书中内容丰富,举凡做人、做事、为官、学习、观念、管理、品牌、市场、科技、建设和发展等等,均有涉猎。有真实快捷的新闻通讯、有短小精悍的人物特写、有抒发胸怀的杂文随笔、有鲜活生动的趣味掌故、有描写大好河山的游记散文,也有一些记录屐痕旅迹的,虽然只是一些杂感,但由于作者独到的观察,放飞的情思,生花的妙笔,还是让我们看到作者的一颗拳拳之心,感受到了这类文字的独特魅力……读之令人感触良多,深受启迪。可以说,不少作品是作者心灵的自然流露与感情的真实倾诉,并化为浓郁的诗意和深刻的哲思,给读者以美的享受,起码也给我带来了美好的回忆。   我和杨兆龙相识已有五十多年了。1963年春天,我从苏州铁路机车司机学校机车乘务班安排到上海机务段沪杭车队实习,专门跑上海至杭州的货物列车。当时杨兆龙正是该车队的机车司炉,虽然我们不在一台火车头上,但由于他比我年长、又入路早,加上技术比我好,理应也是我的师傅。休息时,我们经常在杭州的望江门公寓碰头,一起参加乘务员大课学习,还一同到杭州西湖边游逛。因为他知道我喜欢文学,在《上海文学》、《青年报》和《上海铁道》上发表过诗歌,所以也常常欣喜若狂地将自己发表在《上海铁道》上的新作拿给我看,让我分享他的快乐。每次拜读,虽说都是“豆腐块”,但我还是惊喜交集,一是对在机务段沪杭车队也有个喜欢文学写作的师傅感到非常高兴,就好比遇到知音一样;二是也忍不住要为他写作的执著和勤奋喝彩,为他文章里――“我们驾驶着列车,在春色无边的祖国的大地上行进。我们在编织着祖国的春天!”这样精彩的句子拍手叫好。我以为,蒸汽火车司炉的工作是重体力劳动,每次出乘都要挥舞双臂往炉膛里添煤,少说一个往返也有几十吨的煤要投进炉膛,熊熊烈火烘烤着胸膛,汗水湿透了衣衫,非常辛苦。可他,却总是笑眯眯地说,回首遥望载着三干多吨货物的六十几节车皮,骄傲和自豪感会油然而生,那激情犹如蒸汽机车锅炉里的水在沸腾!杨兆龙的笔耕精神着实让我感动,也进而激发起我对诗歌创作的极大兴趣和写作热情,并在毕业分配到南翔机务段之后,始终忠于“诗是生活”这个原则,坚持感应时代脉搏,老老实实地写自己的诗,以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一直坚持文学创作到现在。   杨兆龙见诸于全国各大报刊的有关铁路和上海站的通讯报道有数千篇,而收进《窗含春华》文集里的《悠悠“窗口”情》、《坚持一流标准》、《十年春秋铸辉煌》、《鲜红的热情》、《情系上海站》、《永恒的承诺》、《千针万线织深情》、《爱心赢得旅客赞》等篇,则仅仅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一叶知秋,滴水观海。但我已经能从中看出杨兆龙毕生对铁路新闻报道方面的贡献;也窥见了几十年来上海铁路的飞速发展和铁路工人的时代风采!   杨兆龙文章的鲜明特点,就是善于深入事物内层去抒发铁路工人的美好情怀和高尚情操。他在铁路这个社会大“窗口”,看到了祖国的迅猛变化、铁路的跨越腾飞、人民的小康生活,也看到了广大职工那种独有的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职业风格和职业精神,并一一在他的笔端升华了。在他笔下,“窗口”不是为了索取,不是为了享乐,而是“心灵的窗口、人生的舞台”,铁路职工在那里有“瑰丽的人生、执着的追求”,留下的是“奋斗的痕迹”。在他笔下,上海站帮旅客搬送行李提供优质服务的“红帽子”,也是“一朵朵报春的梅花”,为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平添了几分春意”。这些,都是他作品中的精彩之笔。   作者长期工作在窗口单位的客运服务部门,也在路风办公室工作过。几十年年的基层工作与生活,不仅给作者提供了写作源泉,也磨砺了他的意志、修炼了他为人处事的品行、坚定了他的理想信念,更没有离开积极的人生追求,这一点是极为可贵的。如:作者在《福耶?祸耶》一文中,始终想着的是“一个人在逆境时不可自暴自弃,在顺境时更不可忘乎所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