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1卷第1期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Vb1.21NO.1
2008年2月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eb.2008
徐中玉、齐森华主编《大学语文》(第八版)指瑕
李 昱
(南京理工大学 人文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4)
摘 要:徐中玉、齐森华主编的 大学语文 (第八版)在古文的注释和断句等方面仍存在一
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不明古汉语语法结构和汉语词;1-发展史而造成的。
关键词:徐中玉、齐森华; 大学语文》;指瑕
中图分类号:H1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46(2008)01—30.03
近些年来,随着高校对《大学语文》教学的渐趋重视,《大学语文》教材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令
人眼花缭乱的众多教材中,由教育部高教司组编、华东师范大学徐中玉、齐森华教授主编的《大学语文》
是最受欢迎的一种。鄙人也喜爱这本教材,也多次讲授过。该教材是主编和其他多位专家学者呕心沥血之
作。他们本着与时俱进、精益求精的态度,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多次对此教材进行了修订,精神可
感。最新修订本(第八版)已于2005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不过,鄙人在学习钻研该教材的过
程中,发现在古文的注释和断句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兹不揣浅陋,予以指出,求教于编者和读者。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孟子·告子下》),注:“衡,权衡”。(教材第26页注45)
按:“权”作动词权衡、衡量讲,先秦已有用例,而 “衡”作权衡、衡量讲,先秦绝无用例。《辞源》
和《王力古汉语字典》“衡”字均未列此义。《汉语大字典》“衡”字之 “衡量”义所举最早例证为汉代语
料:‘《淮南子·主术》:‘衡之于左右,无私轻重,故可以为平。’高诱注:‘衡,铨衡也。”’其实此例句之
“衡”字是 “称量”义,并非 “衡量”义。高诱注之 “铨衡”应作 “称量”讲。《汉语大词典》“衡”字之
“衡量”义所举最早例句迟至清代。从以上几种有影响的古汉语工具书来看,“衡”字之 “衡量”义晚出、
先秦无用例,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此处 “衡”应作 “横”解。“衡”在先秦是个常用词,意思较多,主要有:(1)绑在牛角上以防触人
的横木。《说文》:“衡,牛触,横大木其角。从角,从大,行声。诗日:设其福衡。”(2)车辕前端的横木。
《释名·释车》:“衡,横也,横马颈上也。”《庄子·马蹄》:“加之以衡扼。”陆德明《释文》:“衡,辕前
横木缚轭者也。”(3)横。《诗·齐风·南山》:“衡从其亩。”陆德明《释文》:“衡,音横,亦作横字。衡
即训为横。《韩诗》:东西耕日横,南北耕日纵(从)。”(4)秤杆。《国语·周语下》:“律度量衡於是乎生。”
韦昭注:“衡,称上衡。衡有斤两之数。”以上诸义均与 “横”有关(称秤时秤杆也是横向的)。由于“衡”
字常用义多,不堪重负,分化出 “横”字,承担其中与 “纵”义相对的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常用义及其引
申义。所以 “衡”与 “横”不是通假的关系,而是母字与分化字的关系。“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高
诱注:“困瘁于心,衡,横也,横塞其虑于胸臆之中,而后作为奇计异策。愤激之说也。”按:高注不误。
“困”与 “衡”相对,“心”与 “虑”相对。“困于心”意为在思想上受困,“衡于虑”意为在思虑上受阻,
两句意近。高诱解 “衡”为 “横塞”;朱熹注:“衡,与横同”;“横,不顺也”。“横”有阻碍、阻塞义。在
思想上受困,在思虑上受阻,而后才能奋起 (想出奇计异策)。这样解释,与上下文义方协调一致。
2.“野语有之日:‘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
按:此句断句有误,由不明句法结构所致。“以为莫己若者”在语法上讲不通。正确的断句应为:“野
语有之日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此句为 “……者,……也”的判断句结构,“野
收稿日期:2007—09—12
作者简介:李 昱(1968一),男,安徽郎溪人,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讲师、文学博士。
一 3()_一
李 昱:徐中玉、齐森华主编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