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填词浅说 [清] 谢元淮撰
○词为诗馀
词为诗馀,乐之支也。乐府之名,始於西汉,有鼓吹、横吹、清商、杂调诸名。六朝
沿其声调,更增藻艳,与词渐近。唐人清平调、郁轮袍、凉州、水调之类,皆以绝句被笙
簧。於是太白、飞卿辈创立忆秦娥、菩萨蛮等曲,而词与诗遂分。至宋而其体益备,设大
晟乐府,领以专门名家,比切宫商,不爽铢黍於依水和声之道,洵为盛矣。迨金变而为
曲,元变而为北曲,而曲又与词分。明分北曲为南曲,愈趋愈靡。是知词之为体,上不可
入诗,下不可入曲。要於诗与曲之间,自成一境。守定词场疆界,方称本色当行。至其宫
调、格律、平仄、阴阳,尤当逐一讲求,以期完美。
○南北声音不同
声乐之有南北,非始近日也,文心雕龙云:“涂山歌於候人,始为南音。有娥谣於飞
燕,始为北声。夏甲为东,殷牦为西。”然则古者四方皆有音,而今但统言南北耳。以辞
而论,南多艳婉,北杂羌戎。以声而论,南主清丽柔远,北主劲激沉雄,南宜独奏。及其
敝也,北失之粗,南失之弱。此其大较也。
○十七宫调
词始於唐,原无所谓南北。及元盛北曲,明尚南词,而宫调始分。宫有六,调有十
一,总之为十七宫调,专为歌词而设。其历代时馀亦间有采入南北曲者。既已分隶各宫调
下,即不能不类从南北,另为一体。此余碎金词谱南北宫调之所由分别编集也。
○今词叶律
古词既可叶律,今词何独不然。吾尝欲广徵曲师,将历代名词,尽被弦管。其原有宫
调者,即照原注,补填工尺。其无宫调可考者,则聆音按拍,先就词字以谱工尺,再因工
尺以合宫调。工尺既协,斯宫调无讹。必使古人之词,皆可入歌,歌皆合律。其偶有一二
字隔碍不叶者,酌最改易。其全不入律者删之。汇成一代雅音,作为後学程式。至於自制
各词,虽照依古人格调、句读、四声、阴阳而填,然字面既异,即工尺难同。亦令善讴
者,逐字逐句以笛板合之。遇有拗嗓不顺处,即时指出其字应换某声字方协,随手更正。
纵使词乏清新,而律无舛错矣。
○论四声
平仄者,沈休文四声也,平声谓之平,上去入总谓之仄。平有阴阳,仄有上去入。倘
用乖其法,则为失调,俗称拗嗓。盖平声尚含蓄,上声促而未舒,去声往而不反,入声逼
侧而调难自转。北曲入声无正音,是以派入平上去三声中。南曲不然,入声自有入声正
音,不容含混。
○论阴阳
天地自然之理,轻清上浮者为阳,重浊下凝者为阴。乃中原音韵反以清为阴,浊为
阳。阴阳倒置者何欤。盖周氏之韵,专为北曲而设。北音重浊,凡唱重浊字皆揭起,唱轻
清字皆抑下,正与南音相反。南音唱轻,清字皆高唱,重浊字皆低。其仍以清声名阴,浊
声名阳者,亦缘周氏之书,遵用已久,骤难更正。如沈约韵,後人虽明知其谬,而千馀年
来遵为功令,竟成不刊之典,因沿错误如此。其实南曲自有南方之音,若遵周氏北方音
叶,而歌龙字为驴东切、歌玉为御,绿为虑,宅为柴,落为潦,责为哉,不为补,角为
教,鹤为号,听者有不掩耳而走哉。词曲既播管弦,必高下抑扬,参差相错,引如贯珠,
而後可入律吕。倘宜揭也,而或用阳字,则声必欺字。宜抑也,而或用阴字,则字必欺
声。阴阳一欺,则调必不和。欲诎调以就字,则声非其声。欲易字以就调,则字非其字。
窘矣。故凡填词者,先辨宫调南北,再遵南北音声,斟酌下字,为知音齿冷。
○中原音韵论阴阳
中原音韵论阴阳字,惟平声有之,上去俱无。吴江沈君徵,议其尚欠精详。乾隆中,
昆山王履青著音韵辑要一书。於平声阴阳之外,又增出去声阴阳,较证反切,极为允当。
然每字皆具四声,平去既分阴阳,一入何以独阙。再四推寻,而後叹周氏之专论平声阴
阳,非无故也。盖平声字,阴阳清浊不同,出口便可定准。其上去入三声字,则皆随平声
而定者,虽亦可分阴阳,而其声由接续而及,介在两间者居多,即如东同韵中,风字,阴
平也,其调四声曰,风 奉凤拂。是 奉凤拂三字,随风字牵连而属阴声矣。而冯字阳平
也,其调四声,亦曰冯 奉凤拂,是 奉凤拂三字,又随冯字牵连而为阳声矣。将何从而
定其阴阳乎。他如葱虫通同烘红等字,皆阴阳同调。此外各韵,难以遍举。前明会稽王伯
良著曲律,谓平声字亦有阴阳兼属者。引元燕山卓从之所著中原音韵类编,每类於阴阳二
声之外,又有阴阳通用之一类。如东之类为阴,戎之类为阳。而通同之类,则阴阳并属。
谓为五音中有半清半浊之故,其说亦颇有理。愚谓四声中,平声字可高可低,故阴阳必
分。其去声字最高最长,故亦须分别阴阳,俾歌者有悠扬绵邈之致。若上声字低而短,稍
加高长,便非本声。而入声字则最低最短,出口急须唱断,方肖入声字眼。是以皆不必再
分阴阳,并非上入二声无阴阳也。
○曲应用词韵
词韵与诗韵不同,曲韵又与词韵有别。古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