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高等钢结构理论(ch1)摘要.ppt

  1.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桥梁高等钢结构理论 (研究生课程) 土建学院 高日概念:钢结构在不发生失稳、疲劳破坏的条件下,当结构构件截面上的应力或内力达到截面的承载力后发生的破坏称为结构的强度破坏。在杆系结构中,结构的强度破坏都由受拉构件或受弯构件的强度破坏所引起。 破坏特征 (1)受拉构件的强度破坏一般过程(见图1-1) 截面拉应力达到材料的屈服点,受拉构件进入塑性变形而出现明显的伸长;材料进入强化阶段,构件上的拉应力继续增加;当拉应力达到材料的抗拉强度后,受拉构件被拉断。 概念:结构在荷载作用处于平衡位置,微小外界扰动使其偏离平衡位置,若外界干扰除去后结构仍能回到初始平衡位置,则结构是稳定的;苦外界扰动除去后不能恢复到初始平衡位置,且偏离平衡位置越来越远,则不是稳定的。若外界干扰除去后不能回到初始位置,但仍能停留在新的平衡位置,是临界状态,也称随遇平衡状态。 失稳形式 结构失稳是指结构在外力增加到某一量值时,稳定性平衡状态开始丧失,稍有扰动,结构变形迅速增大,使结构失去正常工作能力的现象。 结构失稳可归纳为下列5种形式: 分枝点失稳、极值点失稳、屈曲后极值点失稳、 初始缺陷型失稳和跳跃型失稳 图1-5所示为一根理想的等截面杆件,两端简支,压力P作用于形心,跨中受干扰力Q作用,设杆件截面绕z轴的惯性矩为EI。 当Q=0时,图1-5为理想的轴心受压杆件,式(1-13)变为: ③ 分枝点失稳的特点: 在达到临界状态前,结构保持初始平衡位置,结构是稳定的;在达到临界状态后,结构从初始平衡位置(稳定平衡)转移到不稳定的平衡位置;结构的平衡形式发生了转移,例中,由直线平衡状态转到微弯平衡状态。 所得到的临界力是按小变形理论求出的,因此与实际工程中大变形的失稳现象有差距,但是,由于第一类稳定问题是特征值问题,求解方便,在许多情况下两类问题的临界值又相差不大,因此研究第一类稳定问题仍有着重要的工程意义。 式(1-13)中, 即压弯构件。由杆件的位移边界条件:x=0,y=0; x=L/2, y’=0,可解得: 通常把分枝点称为临界点。临界点之前的平衡状态称为前屈曲平衡状态,临界点之后的平衡状态称为后屈曲平衡状态。屈曲后极值点失稳在开始时有平衡分枝现象,即发生分枝点失稳。但结构屈曲后并不立即破坏,还有比较显著的屈曲后强度,因此能继续承受荷载的增加,直到出现极值点失稳。因此,屈曲后极值点失稳的极限承载力大于分枝点失稳的临界力。(作业:试讨论屈曲后极值点失稳问题) 分枝点失稳只发生在理想的轴心受压直杆。实际上,完善而无缺陷的理想中心受压直杆是不存在的。实际压杆由于制造、运输、安装等原因,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初始缺陷,如杆件不直、初始弯曲、压力作用点对中不理想出现偏心、残余应力等。由于缺陷的影响,杆件开始受力时即产生弯曲变形,其值要视缺陷程度而定。该类失稳与屈曲后极值点失稳相反,荷载还未达到完善系统的临界力时,就出现承载力较低的极值点失稳。见图1-7中的曲线II。 (作业:试讨论初始缺陷型失稳问题) 跳跃型失稳的特点是结构由初始的平衡位置突然跳跃到另一个平衡位置,在跳跃过程中出现很大的位移,使结构的平衡位形发生巨大变化。如承受均布荷载的扁拱,就可能出现这种跳跃型失稳。图1-9所示为其典型的荷载一挠度曲线。扁拱失稳后跳跃到图中所示的虚线位置,并能继续承受大于失稳时的荷载值。 研究压杆屈曲稳定问题常用的方法有静力平衡法(Euler方法)、能量法(Timoshenko方法)、缺陷法和振动法。 (1)高周疲劳:指应变小、应力循环次数多,如钢桥在车辆作用下的疲劳问题属于高周疲劳(应力循环次数N105)。高周疲劳破坏属于没有明显变形的脆性破坏,有较大的危险性。钢材的疲劳破坏必须有拉应力,应力反复的同时作用,故和纯粹由拉应力高峰所造成的破坏是有区别的。 疲劳断口的形貌 (1)宏观形貌 疲劳断裂形式及特征 (1)疲劳是一种潜在的突发性断裂,在静载下显示韧性破坏的材料(如钢材),在疲劳断裂前无明显的塑性变形,属于脆性破坏。 (2)引起疲劳破坏的循环荷载的峰值较低,通常远小于静载作用下的断裂荷载,即疲劳破坏时,截面上的名义应力低于材料的屈服强度。 (3)疲劳断裂过程通常经历三个阶段:裂纹的形成、裂纹的缓慢扩展和最后的迅速断裂。即,疲劳裂纹始于局部薄弱区的应力集中(缺口、沟槽等几何形状造成的应力集中区;材料的内部缺陷如微观裂纹造成的应力集中区;焊接中出现的夹渣、气孔、咬边、裂纹、未焊透等焊接缺陷造成的应力集中区);疲劳裂纹形成后,在交变荷载的作用下,裂纹不断扩展,直到剩余下的截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006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