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见(最新).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临床常见(最新)

临床常见 症状与疾病 临床常见疾病 上呼吸道感染 慢性胃炎及消化道溃疡 白血病 高血压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心绞痛 心肌梗死 糖尿病 症状 * * 杨俊玲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概念:~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 约有70~80%,由病毒引起,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发生,一般病情较轻,病程较短,预后良好,但由于发病率高,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有时还可产生严重并发症,应积极防治。 临床上可有不同的类型 1. 普通感冒:常见病原体为病毒,起病较急,初期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2-3天后鼻涕变稠,可伴有咽痛,有时由于咽鼓管炎使听力减退,也可出现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嘶、少量咳嗽等。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发热、不适、轻度畏寒和头痛。检查可见鼻腔粘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如无并发症,一般经5—7天痊愈。 2. 病毒性咽炎和喉炎:咽炎临床特征为咽部发痒和灼热感,咽痛不明显,当有吞咽疼痛时,常提示有链球菌感染,咳嗽少见,急性喉炎临床特征为声嘶,讲话困难,咳嗽时疼痛,常有发热,咽痛或咳嗽;体检可见喉部水肿,充血,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或触痛,有时可闻及喉部的喘息声。 3. 疱疹性咽喉炎:常由柯萨奇病毒A引起,表现为明显咽痛、发热、病程约为一周。多于夏季发作,多见于儿童,偶见于成人。 4. 咽结膜热:主要由病毒引起,临床有发热、咽痛、畏光、流泪、咽及结膜明显充血,病程4—6天,常发生于夏季,通过游泳传播,儿童多见。 5. 细菌性咽—扁桃体炎:起病急,明显咽痛、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检查可见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有黄色点状渗出物,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肺部无异常体征。 实验室检查: 1. 血象 2. 病原学检查 治疗: 目前尚无特殊抗病毒药物,以对症处理、休息、戒烟、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防治继发细菌感染为主 1. 对症治疗 2. 抗菌药物治疗 3. 抗病毒药物治疗 预防:坚持有规律的适合个体的体育活动,增强体质,劳逸适度,生活规律,是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最好的方法,注意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慢性胃炎 概念:各病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分为浅表性、萎缩性和特殊类型。 病因: 1. 幽门螺杆菌感染 2. 饮食和环境因素 3. 自身免疫:如患者血液中有存在自身抗体攻击壁细胞 4. 其他:幽门括约肌功能不全、酗酒、服用NSAID药物、某些刺激性食物 临床表现: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慢性胃炎多数患者无症状,有症状者表现为上腹痛或不适,上腹胀、早饱、嗳气、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这些症状之有无及严重程度与慢性胃炎的内镜所见及组织病理学改变并无肯定的相关性。 治疗: 1. 关于根除幽门螺杆菌 2. 关于消化不良症状的治疗 3. 自身免疫性胃炎的治疗:目前尚无特异治疗 预防: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少有自发清除,因此慢性胃炎常长期存在,但多数患者无症状,但对具体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 消化性溃疡 概念: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 病因: 1. 幽门螺杆菌感染 2. 非甾体抗炎药(NSAID) 3. 胃酸和胃蛋白酶:对粘膜自身消化所致 4. 其他:吸烟、遗传、急性应激、胃十二指肠运动异常 临床表现:上腹痛是消化道溃疡的主要症状。 典型的消化性溃疡有如下特点: 1. 慢性过程:数年至数十年 2. 周期性发作:发作与自发缓解相交替,发作期可为数周或数月。缓解期亦可为数周或长者数年,常有季节性,秋冬或冬春之交发作,可因精神情绪不良或过劳而诱发。 3. 发作时上腹痛呈节律性:多可进食或服用抗酸药后缓解。 Du表现为饥饿痛 Gu:餐后1小时发生,1—2小时后逐渐缓解。 治疗: 1. 一般治疗:生活规律、劳逸结合、饮食规律、服NSAID者尽可能停用 2. 抑制胃酸药 3. 保护胃粘膜药 4. 根除幽门螺杆药物 白血病 概念: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累积,并浸润其他器官和组织,而正常造血受抑制。 发病情况:我国发病率约为2.76/10万,在恶性肿瘤所致的死亡之中,居第6位。 儿童及35岁以下成人则居第1位。 病因: 1. 病毒: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I型、EB病毒、HIV病毒等。 2. 电离辐射:X射线、γ射线、电离辐射等。 3. 化学因素:多年接触苯以及含有苯的有机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