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理--血液
血液的组成 淋巴细胞 凝血因子 因子Ⅹ的激活途径: 内源性激活途径 完全由血浆内凝血因子激活因子Ⅹ的过程。 外源性激活途径 由因子Ⅲ触发激活因子Ⅹ的过程。 内源性凝血途径 指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来自血 液,通常因血液与带负电荷的异物 表面(胶原、玻璃等)接触而启动 表面接触 血管破损 (异物表面) Ⅻ Ⅻa S K PK HK Ⅺ Ⅺa Ⅸ Ca2+ Ⅸa Ca2+ Ⅷ a、PL Ⅹ Ⅹa 表面激活 几点说明: ① FⅫ 、HK 能直接与异物表面 接触,因此它们可作为内凝途径的 启动因子 ② FⅫa PK K 正反馈 ③ 磷脂提供有利于凝血因子相互 作用的表面 ④ FⅧa在凝血过程中是重要的辅助 因子。没有FⅧa时,过程非常缓慢, 加入FⅧa 反应速度可提高20万倍 临床: 当FⅧ 、FⅨ、 FⅪ 缺乏时,凝血过程非常缓慢,微小创伤即可出血不止。临床称为血友病(甲、乙、丙型) 外源性凝血途径 血管、组织损伤 TF(跨膜糖蛋白) Ⅶa Ca2+、磷脂 说明: Ⅹ Ⅹ a ① 始动因子 TF ② FⅦa 是蛋白酶对FⅩ起酶解作 用,TF是辅助因子,使Ⅶa 激活FX的 效力增加1000倍 ③ FⅩa又能激活 FⅦ 正反馈 第二步和第三步: Ⅹa Ⅴa Ca2+ PL Ⅱ Ⅱa ⅩⅢ ⅩⅢ a Ⅰ Ⅰa 纤维蛋白多聚体 Ca2+ ⅩⅢa 凝血酶 Ⅰ ⅩⅢ Ⅴ、Ⅷ、Ⅺ 血小板活化 内源性途径与外源性途径的相互作用 FⅦ-组织因子复合物 FⅨ 凝血过程概括: 1. 是一种正反馈,一旦触发,就形成 “瀑布”反应链直到完成 正常凝血时间试管法4-12min 2. Ca2+在多个环节起作用,故临床可用 于促凝血(加Ca2+ )或抗凝血(除 去Ca2+ ) 3.本质是酶促连锁反应 血小板与凝血 1 吸附因子Ⅰ、Ⅴ、Ⅺ、Ⅻ等,加速凝血 2 释放的: ① 因子Ⅰ、Ⅻ、PF2、PF3促进凝血 ② PF4可中和肝素 ③ PF6可抑制纤溶 ④ 纤溶酶原及其激活物可促进纤溶 功能: ① 维护血管壁完整性 ② 参与生理止血 (二)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1. 粘附 (adhesion) 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粘着 参与粘附的主要成分 成分 膜糖蛋白(glycoprotein GP) 内皮下组织(胶原纤维) 血浆成分:vWF—桥梁 粘附产生机制 血管受损 胶原暴露 vWF+胶原 vWF变构 糖蛋白(GPⅠb)与变构的vWF结合 2.释放:血小板受刺激后将贮存 在致密体、α颗粒或溶酶体内的 物质排出的现象。 致密体:ADP、ATP、5-羟色胺、 Ca2+ α颗粒:β-血小板巨球蛋白、血 小板因子4(PF4)、 vWF、纤维蛋白原、PF5、 凝血酶敏感蛋白、PDGF 血栓烷A2(TXA2) 3. 聚集( aggregation) 血小板彼此粘着 生理性 ADP 肾上腺素 致聚剂 5-HT 组胺 胶原 凝血酶 PG等 病理性 细菌 病毒 I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