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与卫生保健.pptVIP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疾病预防与卫生保健

疾病预防与卫生保健 姚平:yaoping@mails.tjmu.edu.cn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保健食品功能学检测中心 疾病预防与卫生保健 §1 疾病预防概论 我国疾病预防与预防医学理念的起源:治未病 《黄帝内经》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养生原则 《灵枢·逆顺》: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其次刺其已衰者也;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医者的最高境界 《素问·刺热篇》: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根据望诊征象将疾病扼杀在“未发”的萌芽状态之中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 夫欲理病,先察其源,候其病机。五脏未虚,六腑未竭,血脉未乱,精神未散,服药必活;若病已成,可得半愈;病势已过,命将难全 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将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 清·徐大椿《医学源流论》 病之始生,浅则易治,久而深入则难治 故凡人稍有不适,必当即时调治,断不可忽为小病,  以致渐深;更不可勉强支持,使病更增,以贻无穷之害 §1 疾病预防概论 我国古代治未病理念具体内容 养生防病: 辟邪气 《养生类篡》:积水沉之可生病, 沟渠通浚,屋宇清洁无移气,不生瘟疫病 扶正气 因时、地调养与养性 《素问》: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 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丹溪心法》: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五疾之先??故宜夜卧早起于发陈之春,早起夜卧于蕃秀之夏,以之食凉食寒而养其阳,与鸡俱兴于容平之秋,必待日光于闭藏之冬,以其食温食热而养其阴??食饮有节,起居有常,意欲治未然之病 药食同源 在饮食方面崇尚食物疗法,食疗瘥病,不药而愈 《周礼》: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 《素问》: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无论食或药,其寒热温凉四气、酸苦甘辛咸五味,均禀于阴阳五行,饮食不当可导致疾病加重转危 §1 疾病预防概论 我国古代治未病理念具体内容 有病早治(将病防发): 治未形、睹未萌--治病的境界和衡量医术的标准 《扁鹊仓公列传》:治之无名,使之无形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既病防变 根据传变方式与原因辩证施治  《难经》:见肝之病,则知肝传之于脾,故先实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 仲景《金匮要略》: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1 疾病预防概论 我国古代治未病理念具体内容 病盛防危 清·叶天士《温热论》:舌白如粉而滑,四边舌色紫绛者,乃瘟疫病初入膜原,未归胃府,急急透解,莫待传隐而入,为险恶病 病后防复 食复 《素问·热论篇》:病已衰而热有所藏,因其谷气相薄,两热相合,故有所遗;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 劳复 仲景《金匮要略》: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春夏剧,秋冬瘥 故邪:各种外邪以及瘀血、痰浊、虫等均可留于体内因加而发 《灵枢·口问》:今有故寒气与新谷气,俱还入于胃,新故相乱,真邪相攻,气并相逆,复出于胃,故为哕 伏邪:藏于体内而不立即发病的病邪,主要是盛夏湿热侵入人体,潜伏于内伺机而发者 《羊毛瘟疫新论》“夫天地之气,万物之源也,伏邪之气,疾病之源也 §1 疾病预防概论 西方疾病预防与预防医学理念的起源 古希腊医圣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377):将医学从宗教和迷信当中分离了出来 体液学说:复杂的人体由血液、粘液、黄胆、黑胆组成的,不同比例形成不同气质 性情急躁、动作迅猛的“胆汁质”;性情活跃、动作灵敏的“多血质”;性情沉静、动作迟缓的“粘液质”;性情跪弱、动作迟纯的“抑郁质” 人之得病由四种体液不平衡所致,而体液失调又受外界因素影响:医生进入某个城市首先要注意这个城市的方向、土壤、气候、风向、水源、水、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等这些与人的健康和疾病有密切关系的自然环境 18世纪初英·爱丁伯格:总结预防霍乱、鼠疫等传染病经验及基础医学的发展(1590年显微镜) 政策医学(群体检疫)、卫生学(促进个体健康) 1796.5.14:英·琴纳:种痘 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aolingdao1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