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武义县俞源原生态民俗文化保护.docVIP

浅议武义县俞源原生态民俗文化保护.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议武义县俞源原生态民俗文化保护

浅议武义县俞源原生态民俗文化保护摘 要:本文结合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俞源原生态民俗特点,从强化宣传教育、健全各项机制及拓宽资金渠道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对原生态民俗文化进行有效保护的路径。 关键词:俞源;原生态民俗文化;保护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2)06-031-2 早在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就对地处浙江中部的山城武义十分欣赏,留下著名的诗句《宿武阳川》:“川暗夕阳尽,孤舟泊岸初,岭猿相叫啸,潭影自空虚。就枕灭明烛,扣舷闻夜渔。鸡鸣问何处,风物是秦余。”这首诗非常凝练概括而又生动地描绘出武义秀美的山水风光和恬淡醇郁的风土人情。时过境迁,在现代经济浪潮般席卷、吞噬古代文化遗存的今天,我们仍然在武义能够看到俞源这样保存较为完好的生态名俗,这确实是一大幸事。有人说走进俞源就如进入人类历史文明的大观园,它的一砖一石都极富人文色彩,每一条古巷,每一幢古宅都在讲述着从前的故事。这个村的太极星象等神秘文化遗存不断被发现,美丽的传说,谜一样的现象,丰厚的文化内涵和完整的古村落形态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许多专家学者也纷纷前往考察研究。 然而,随着新农村建设和旅游的无序开发,我国原始村落的保护不容乐观,原始村落自近代以来都在不同程度地受到自然灾害的侵袭,战争与动乱年代的人为破坏以及现代文明的冲击,有的已经面目全非。主要表现在:一是新旧住宅混杂,失去原有风貌。二是出现“空心村”现象,由于村落部分居民外出打工,无人看管和维护,房子逐渐毁坏。三是当地干部群众对自己拥有的古村落漠视,保护积极性不高。像俞源这样保存比较完整的村落,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保护压力,受新农村建设及旅游发展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矛盾冲突。因此,将村落文化研究与历史、现实价值、规划保护相结合,用历史的发展眼光对待保护,强调村落自然的保护与规划的整体性,将研究村落与发展地方特色的新农村建设,开发旅游资源与发展地方经济相结合,进行保护性利用、开放性保护,解决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对研究和建设村落文化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走出一条保护与建设新农村和谐发展之路已迫在眉睫。作为一个文化工作者,笔者结合俞源村的实际情况,对原生态民俗的保护谈谈自己个人的看法。 1 强化宣传教育,增强村民及游客的保护意识 原生态,代表着生命之态、自然之态。俞源村原生态民俗的保护主要包括对俞源太极星象村古建筑、房屋、河道等的保护,还有台阁、舞龙、圆梦节等传统民俗活动的保护二个方面。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村庄治理要突出乡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的特色,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宅。一方面,俞源村通过新闻媒体采取各种方式宣传保护的重要性,并将保护内容列入新农村建设的议事日程,另一方面,以当地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通过相关介绍、标语等形式营造一种保护的氛围。俞源如何书写自己的历史,其中有二个方法在今天看来特别引人注目,其中之一是修族谱。族谱说明居住在俞源的人们是一个源远流长的社群成员,他们也属于一个拥有自己的历史家族。据《俞氏宗谱》记载,明清两代,该村出过尚书、大夫、进士、抚台、知县、举人等260多人,村人读书成风,历代书香不绝。俞源人杰地灵,名人荟萃,据《俞氏宗谱》记载,明朝开国功臣刘伯温与俞氏先祖俞涞交往过盛,同时还有宋濂、章溢、苏平仲以及其他宋元名家常常光顾俞源,说书论卷,游览山水。修族谱增强了村民的历史自豪感、责任感,让村民意识到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只有合理的保护才能对得起自己的祖宗,增强村民自觉的保护意识。同时村民的良好保护意识,文明得体的举止,本身就在无形中对游客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走进俞源,古木参天,村落有致,潺潺流水,醒目的指示牌及温馨的提示标语,村民其乐融融的和谐景象,游客仿佛置身庄严肃穆的神秘殿堂,用眼去观察用心去体味其中的文化内涵与神秘气息。 2 健全各项机制,促进保护与建设的和谐发展 在俞源,以“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指导保护工作,发挥村民自治作用。一方面吸收那些文化素质较高的退休干部、教师、文物爱好者组成基层文化保护小组,担负起组织村民积极参与村落的保护及卫生工作。另外,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对策,制定村规民约,依据国家法律,让村民意识到认识上的一致,尤其是利益上的一致。俞源书写自己历史的方法之二是建造各种类型的建筑物、祠堂、居住了多户人家的民居、庙宇等为社群提供了公共场所,同时显示了俞源的现在和过去。据初步统计,俞源古代民居395栋,构成50幢较为完整的古民居建筑,占地约3400平方米。从总体布局看,俞源的民居主要围绕由东向西的一条顺势而建,大部分朝向南部的梦山,建筑高大宽敞,天井开阔,建筑的选材也很精良,贯穿东西的七星塘是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