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开灵注射液结合西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48例.doc

清开灵注射液结合西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48例.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清开灵注射液结合西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48例

清开灵注射液结合西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48例目前,临床上对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方法很多,我们从2002年9月~2006年12月,在常规用西药的基础上,加用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48例,并与单用常规治疗的35例作对照,现介绍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病例选择:①出现神经缺失症状持续2~24小时;②通过临床症状体征,再经头部CT除外其他疾病;③患者均以突发性偏身肢体活动障碍,偏身感觉障碍,或伴有面舌瘫,言语障碍;④患者上、下肢肌力偏瘫均为3级以下。 一般资料:83例按入院就诊前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男31例,女17例;年龄55~78岁,平均63.5岁;病程2~24小时,平均12.6小时;病变定位;颈内动脉系统37例,椎基底动脉系统11例;肢体肌力0~3级:言语障碍:运动性失语1例;感觉性失语7例,混合型失语2例;意识状态;浅昏迷3例,嗜睡8例。对照组35例,男23例,女12例;年龄53~76岁,平均61.4岁;病程2~24小时,平均13.2小时;病变定位;颈内动脉系统19例,椎基底动脉系统4例;肢体肌力0~3级;言语障碍:运动性失语1例,感觉性失语4例,混合性失语2例;意识状态,浅昏迷1例,嗜睡3例。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两组均常规用药,即20%甘露醇(用连云港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50ml,6~12小时快速静滴1次,丹参注射液(每毫升相当于丹参1.5g)30ml加0.9%生理盐水250ml,每天1次静滴。脑复康注射液1.2g加0.9%生理盐水250ml每日1次静滴。治疗组加用清开灵注射液(主要成分胆酸、水牛角、黄芩、金银花、栀子等,规格10ml/支,含黄芩苷50mg,总氮25mg)40ml加0.9%生理盐水250ml,每天1次静滴,疗程为7天。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流变学的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①基本治愈:肌力恢复接近正常,感觉障碍,言语障碍均恢复正常;②显效:肌力恢复≥2级,感觉障碍,言语障碍改善明显;③有效:肌力恢复2级,感觉障碍,言语障碍有所减轻;④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或死亡者。 结 果 疗效:治疗组48例,基本治愈23例(47.9%),显效15例(31.2%),有效7例(14.6%),无效3例(6.2%),愈显率为79.2%,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35例,分别为12例(34.3%),9例(25.7%),8例(22.9%),6例(17.1%),60%,82.9%,两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血流变学指标,两组在治疗前后其全血比黏度切变率、血小板黏附率、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讨 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50~60年代,1965年第四届普林斯顿会议将缺血性血管病定义为,突然出现的局灶性或全脑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且排除血管源性原因。1975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在脑血管的分类中采用了此定义,并沿用至本世纪初。2002年提出“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由于局部脑血管或视网膜动脉缺血引起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临床症状不超过1小时并且没有急性脑梗死的证据。如果临床持续存在,并有与脑梗死相符的特征性影像学异常,则诊断为脑卒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在临床上有一个重要的特点之一是具有很高的复发率和继发心-脑-周围血管病的趋势。Coull等研究提示,TIA后7天内脑卒中发生率为8%,30天为11.5%,90天为17.3%。Kleindorfer等报道TIA后90天内脑卒中发生率为14.6%:Johnston等报道TIA后7天内脑卒中发生率为8%,30天达10%,90天为10%~20%(平均为11%),而急性卒中90天卒中发生的风险为2%~7%(平均为4%);Correia等报道TIA后7天脑卒中发生率为12.8%,1年后则高达21.4%。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还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2003年,Kidwell提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综合征”,这个概念包含TIA和脑卒中,然而,Prabhokaran等在2007年的一次回顾性研究中将TIA患者分为两组;症状体征在24小时完全缓解并且弥散加权成像正常者称为经典TIA;而症状体征在24小时完全缓解但弥散加权成像异常者被称为“伴随梗死的短暂性缺血症状”,另外随机选取一组完全性缺血性脑卒中,三组比较结果显示,伴随梗死的短暂缺血症状组,TIA复发率和TIA后脑座中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根据此项研究,Caplan提出了一个令人思考的问题:TIA究竟应该叫什么?同时指出,很多TIA研究过多关注影像学改变,而忽视了TIA病因的查找。目前大多数TIA研究都采用传统的2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