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治疗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实验探究.docVIP

穴位埋线治疗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实验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穴位埋线治疗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实验探究

穴位埋线治疗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实验探究(浙江省中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6) 摘 要: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喂养12周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后以中脘、气海、天枢(双)穴位埋线治疗8周,常规HE染色检测肝组织的脂肪变和炎症程度,生化法检测血清和肝组织甘油三酯、胆固醇及血清ALT、AST的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可见弥漫性肝细胞脂肪变和不同程度炎细胞浸润,血清及肝组织脂质代谢紊乱,血清ALT、AST水平及TNF-α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应用穴位埋线治疗后,大鼠肝组织脂肪变和炎症程度明显减轻,肝组织TG、CHOL含量明显下降,血清ALT、AST水平及TNF-α含量明显降低。结论: 穴位埋线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脂质代谢、降低血清TNF-α水平有关。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穴位埋线;中脘;气海;天枢 中图分类号:R28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717(2011)03-0543-02 收稿日期:2010-10-09 基金项目: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资助项目(2007CB146) 作者简介:龚秀杭(1957-),女,浙江杭州人,副主任中医师,研究方向:针刺疗法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发病年龄趋于低龄化,并且部分患者可进展到终末期肝病,因而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公共健康问题。本实验选择经济方便的穴位埋线作为治疗手段,观察其对高脂诱导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影响,为临床防治提供实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SD大鼠24只,雄性,清洁级,体重190~210g,由上海西普尔――必凯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2 主要试剂 胆固醇(批号061108)为上海伯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号胆盐(批为杭州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产品, ALT(批号6653/31033/6)、AST(批号6730/31595/1)、TG(批号571/019/1)、CHOL(批号130/017/1)、HDL(批号6660/31043/1)为上海申能-德赛诊断技术有限公司产品,HDL(批号0060428-2)为上海复星长征医学科学有限公司,TNF-αELISA试剂盒(批号QRCT300333)为美国ADL公司产品。 1.3 NASH模型的建立 大鼠每天予以高脂饲料(82%普通标准饲料+10%猪油+2%胆固醇+1%胆盐+5%蛋黄粉)喂养,连续12周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大鼠。 1.4 分组及处理 2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穴位埋线组,每组8只,正常组每天予普通饲料喂养20周;模型组前12周每天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后8周改这普通饲料喂养;穴位埋线组前12周每天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后8周改为普通饲料喂养,同时从第13周第1天起采用穴位埋线方法进行治疗,穴位选用中脘、气海、天枢(双)[1],用消毒镊子将0.5cm生物可降线置于一次性埋线器具[京药监械(准)字2005第2270643号]套管内,消毒皮肤,快速刺入特定穴位皮下,14天后重复,共4次,疗程8周。实验第20周未禁食不禁水16h,次日空腹取血及肝组织进行下列检测。 1.5 检测指标 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常规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肝脏细胞脂肪变性及炎症浸润程度,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理组织学诊断参考2006年2月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修订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5],其中脂肪变程度分4度:F0(-)、F1(+)、F2(2+)、F3(3+)、F4(4+);炎症程度分为3级:G0(-)、G1(+)、G2(2+)、G3(3+)。血清ALT、AST、TG、CHOL、HDL-C、LDL-C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肝组织匀浆TG采用异丙醇提取、氧化铝吸附磷脂和乙酰丙酮显色法测定,CHOL采用异丙醇提取,高铁、硫酸显色法测定。血清TNF-α采用ELISA法测定。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 for Windows软件包统计,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等级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穴位埋线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组织学影响 正常组大鼠肝组织光镜下未见明显异常;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仍可见中到重度弥漫性肝细胞脂肪变,伴小叶内炎症及汇管区有炎细胞浸润,以小叶内炎症明显,个别有碎屑样坏死;穴位埋线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以中度为主,肝组织的炎症程度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见表3。模型组、穴位埋线组大鼠肝匀浆TG、CHOL含量较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