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草科常用植物三萜成分波谱特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茜草科常用植物三萜成分波谱特征

茜草科常用植物三萜成分波谱特征(1.赣州市人民医院,江西赣州341000;2.江西中医学院,江西南昌330006) 摘要:茜草科植物种类繁多,其中多种植物药用,是中医常用药物。这些常用药用植物中的化学成分复杂,三萜类成分是其中普遍存在的活性成分。综述了茜草科常用药用植物中28种三萜类成分的结构及其波谱特征。 关键词:茜草科;药用植物;三萜成分;波谱特征;综述 中图分类号:R28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05-1045-03 茜草科(Rubiaceae)植物种类丰富,全世界约500属6000种,有书记载为637属10700种。主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其中多种植物药用,是中医传统用药,如茜草Rubiacordifolia L.用于治疗吐血、外伤出血、关节痹痛、跌打肿痛、肝炎等症;钩藤Uncaria rhynchophylla Miq.Jacks可治疗头痛眩晕、惊痫舞搐、妊娠子痫、高血压等症;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 Willd.具有增强非特异性免疫作用,是治疗肝炎、泌尿系统、肿瘤感染等病的有效中药;小红参Rubia yunnanensis(French.)Diels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跌打损伤、血痰及银屑病等症;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在临床上主要治疗黄疸和关节扭伤等;鸡屎藤Paederiascandense作为传统中草药,对风湿疼痛、脘腹疼痛、无名肿毒、跌打损伤等疾病有效。这些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复杂,有三萜及其苷类、生物碱、甾醇及其苷类、黄酮、蒽醌、有机酸、挥发油等多种类型。本文仅就该科常用药用植物中的28种三萜化合物的结构及波谱特征综述如下。 1三萜成分及其结构 茜草科药用植物中,三萜及其衍生物主要为齐墩果烷型、乌索烷型和羽扇豆醇型五环三萜,少数为四环三萜,普遍分布于茜草科各种药用植物中。 2波谱特征 2.1红外光谱 三萜化合物的红外光谱主要在区域(cm-1)A(1392~1355)和区域B(1330~1245),随基本骨架不同而不同。齐墩果烷衍生物在区域A有2个吸收峰:1392~1379及1370~1355,在区域B有3个较强吸收峰:1330~1315,1306~1299,1269~1250。乌索烷衍生物在区域A和B各有3个吸收峰,A:1392~1386,1383~1370。1364~1359;B:1312~1308,1276~1370,1250~1245。四环三萜在区域A和B的吸收峰都较弱。茜草科药用植物三萜的红外光谱特征:①17位上有-COOR取代者在1740~1710处有强吸收;②-OAc的吸收为强吸收峰,在1240~1230处;③齐墩果烯或乌索烯型12,13位的-CH=C-峰在约812处。 2.2质谱 质谱在三萜化合物的结构测定中具有重要作用,不同母核的三萜化合物有各自的裂解规律,产生一系列特征的碎片离子峰①14位末取代的齐墩果-12-烯或乌索烷-12-烯型的m/z264为基峰,是C环上RDA裂解后D/E部分;②典型的齐墩果-12-烯或乌索烷~12-烯型五环三萜在m/z248,203,207,133等处有一系列强峰;③羽扇豆醇型有一特征的碎片峰m/z413,即失去异丙基产生的M-43离子峰。 2.31HNMR谱1HNMR谱可获取茜草科药用植物三萜类成分的双键质子、甲基质子及其连接-OAc的亚甲基和次甲基质子信息。①环上23~27,29,30位的甲基质子位移主要在0.70~1.20之间,uncargenin A的29位甲基质子受双键屏蔽作用出现在低场1.70处,-OAc上的甲基质子主要在81.90-2.10之问,而28位上的COOMe的H在3.60左右。②CH=C型环内双键质子(H-12)的化学位移约在5.20~5.32之间,环外支连双键质子(H-29)为4.61③-CH2OAe上的亚甲基在3.70与 4.12左右有两个双峰,直接与环相连的CH-OAc的次甲基则向低场移至δ4.80以上有个二重峰。H-6和H-12分别在4.5l和5.4处成多重峰。H-18受相邻13位上双键 2.4 13CNMR谱 碳谱可用于区别茜草科药用植物三萜类的骨架(齐墩果烷型或乌苏烷型),获取羽扇豆醇、白桦脂酸相应碳信号,分辨三萜化合物双键碳原子、17位上连接的酸或酯的羰基碳原子信号。①齐墩果烷型或乌苏烷型的区别,齐墩果烷型有6个季碳,乌索烷型有5个季碳。乌索烷-12-烯型的C-128值大于124,C-13在140左右;齐墩果-12-烯型的C-12小于124,C-13在144左右。如为环外双键,其末端碳向高场移为107.4。②羽扇豆醇,白桦脂酸相应碳的δ值,C-3-OH为α型(8键),C-5的δ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