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余土根分型辨治痤疮经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述余土根分型辨治痤疮经验

试述余土根分型辨治痤疮经验关键词 痤疮 辨证论治 临床经验 余土根 痤疮是一种毛囊与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以散在性丘疹、脓疱、结节及囊肿等皮损为临床特点,发病缓慢,多见于青年人,好发于颜面、胸背等皮脂腺丰盛处。余土根教授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发现,面部分属不同的脏腑,发病部位的不同,邪毒涉及的脏腑各异。他认为,皮损聚集于前额、鼻颊沟、鼻尖,多与肺胃有关;在口周,多与脾有关;在面颊两侧,多与肝有关;泛发于胸部、肩背部等皮脂分泌旺盛处,则多与任督二脉有关。现将其具体诊疗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1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学认为,痤疮与肺胃蕴热、胃肠湿热、肝郁火旺、肾阴不足等有关,如《医宗金鉴》指出“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诸病源候论?候》“面?者,谓面有风热气生疮,头如米大,白色者是”;《外科启玄》认为“盖受湿热”。《素问“劳汗当风,寒薄为?,郁乃痤。”现代皮肤病学认为,痤疮的发病主要与雄性激素的分泌过多,毛囊漏斗部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痤疮丙酸杆菌为主的微生物感染等有关。 2 辨证论治 2.1 肺胃血热型:皮疹一般发于前额、鼻颊沟、鼻尖,颜面易潮红,以红色丘疹为主,伴结节、小脓疱,自觉?热或痒痛。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细数。本型多见于青春期,治宜清肺胃热,凉血解毒。方用枇杷清肺饮加减:枇杷叶、桑白皮、白芷、丹皮、焦山栀、夏枯草、连翘、银花各12g,白花蛇舌草、丹参、白鲜皮各30g,瓜蒌皮、蒲公英各20g,甘草6g。若患者大便干结难解,可加瓜蒌仁20g,制大黄3g。余师认为,该型乃痤疮发病之常见类型,以此法治疗,通常都能奏效。 2.2 脾胃湿热或脾失健运型:皮疹一般好发于口周,时伴有白色或红色针尖大小丘疹性脂溢性皮炎,口臭、便秘、尿黄,或纳呆、便溏。舌质红、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数或脉濡滑。本型多见于肥胖之人,治宜清热利湿通腑,或健脾化湿散结。方用茵陈蒿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茵陈蒿、蒲公英各20g,栀子、猪苓、泽泻、白术、山楂炭、广藿香、佩兰、川朴各12g,土茯苓、苡仁、绞股蓝各30g,白扁豆、紫地丁各15g,制大黄3g,甘草6g。若结节难退,可加用夏枯草、皂角刺、浙贝各12g散结。余师指出,对于该型患者除了药物治疗之外,尤宜嘱其清淡饮食,以助恢复脾胃功能。 2.3 肝经湿热型:皮疹好发于面颊两侧,多为结节型、囊肿型或混合型痤疮,常伴烦躁易怒,口干口苦,每于月经期前加剧。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治宜清利肝经湿热,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9g,黄芩、焦山栀各10g,茵陈、生地各20g,大黄3g,白花蛇舌草30g,泽泻、柴胡、车前子各12g,生甘草6g。若月经不调,可加八月札、郁金各12g,益母草30g,红花6g,以活血调经。余师认为,面颊两侧乃胆经所行之处,肝胆相合,互为表里,故面颊两侧痤疮可从肝经辨证论治。 2.4 肾阴不足型:皮疹多泛发于颜面、胸部、肩背部皮脂溢出处。皮疹多暗红,留有疤痕、痘印、结节难消。舌质红、苔少,脉细数。该型可见于任何年龄段患者,发病时间较长,多有家庭性,反复发作可呈周期性。治宜滋肾泻火,清热解毒。方用知柏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知母6g,黄柏9g,生地20g,山药30g,泽泻、茯苓、猪苓各12g,萸肉、女贞子、旱莲草各15g。若伴腰酸,加杜仲20g,巴戟天、菟丝子各15g;若舌尖红赤、心火偏重,可加导赤散泻心火。余师认为,泛发型痤疮督任二脉均涉及,故其病情涉及阴阳偏甚的情况,治疗可求之于胸背部之孰多孰少,以权衡滋阴泻火之力。程钟龄在《医学心悟》中说:“清之不应,则改为滋阴。”依据此理论,可治疗肾阴亏所致的顽固性痤疮。 3 结语 总之,余师治疗痤疮,坚持辨证论治之总则,根据中医脏腑经络学说,面部分属不同的脏腑经络,灵活运用引经药和归经药,如病在前额、鼻尖、鼻颊沟,用白芷、苍耳子等;在口周部,用苍术、白术、薏苡仁、茯苓、山楂等;在面颊两侧,用柴胡、茵陈、郁金、龙胆草、青黛等;泛发型痤疮与肾阴不足关系密切,宜滋阴泻火、平补肾气,用女贞子、菟丝子、杜仲、仙灵脾等。上述各型患者的治疗,一般可于1周后见效,两周左右丘疹、脓疱疹、结节、囊肿等皮损基本消退,但必须巩固调治3至6个月,方能痊愈。在内服中药的同时,可配合以外用药、面膜等,告诫患者克服平时饮食起居的不良习惯,如是,方能取得更佳疗效。 收稿日期 2008-01-07 1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