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32例报告.docVIP

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32例报告.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32例报告

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32例报告资料与方法 2000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患儿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15~30天3例,30~40天13例,40~45天4例,50~60天7例,60~90天4例,90天1例;足月顺产28例,早产3例,过期产1例。来自农村28例,城镇4例。家庭均无出血病史,病前无外伤史,出生时无出血倾向,病前未预防性补充过维生素K。喂养方式:单纯母乳喂养28例(87.5%),混合喂养4例(12.5%)。 临床表现:32例均起病急,病程短,29例起病后1小时~2天内入院。除有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针眼出血不止外,均有颅内出血的典型临床表现:突然面色苍白32例,惊厥32例,哭闹尖叫25例,囟门隆起25例,意识障碍22例,呕吐21例,脑膜刺激征10例,呼吸节律不整8例,发热10例,双眼凝视9例,瞳孔不等大6例。合并慢性腹泻4例,消化道出血3例,婴儿肝炎综合征3例,低钙血症2例,使用抗生素1个月1例。全部病例凝血酶原时间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血小板、出血时间正常。行腰椎穿刺2例,均为血性脑脊液。头颅CT检查32例,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17例,硬膜下出血4例,脑实质内出血11例。 诊断标准:在生后2周~3个月发生出血,多种喂养方式。部分患儿伴有其他疾病及用药史。急性起病,进行性贫血及颅内高压的征象,患儿凝血酶原时间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CT扫描有颅内出血或脑脊液为血性脑脊液。维生素K或新鲜血浆等治疗有效。 治疗与转归:所有病例一般除给予新生儿监护、吸氧、物理降温、保暖、抗生素防治感染等治疗外,同时给予维生素K15mg,每日1次静注,连用7天,辅以立止血、止血敏止血,维生素C改善血管通透性等治疗措施,同时用边补边脱的液体疗法,降低颅内高压、控制脑水肿、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保证热量的供给。22例输新鲜血10~15ml/kg,共输1~3次。结果:治愈26例(81.25%),平均住院12天。死亡2例,其中1例于入院后2~10小时内死亡,1例住院1天死亡,其余3例病情好转。1例因病情加重,放弃治疗。 讨 论 本组单纯母乳喂养儿占87.5%,提示母乳中维生素K含量很少,只有15μg/L[1],且母乳中含有SIgA,使婴儿肠内能合成维生素K的细菌减少,致使维生素K合成减少,是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的基础。维生素K缺乏之所以导致出血,是因为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等在维生素K依赖的羧化酶的催化下,其谷氨酸残基在肝微粒体内羧化为γ-羧基谷氨酸后,具有更多的Ca2+结合位点,才具有凝血的生物活性。婴儿缺乏维生素K时,上述4种凝血因子不能羧化,不能参与凝血过程,以致机体易发生出血。本组病例农村与城镇之比为7∶1,单纯母乳喂养与混合喂养之比为7∶1,提示农村的保健工作尚需加强。 为预防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可采取如下预防措施:全部活产婴儿出生后立即肌注维生素K11~3mg,妊娠期有使用抗凝药、抗癫痫药或抗结核药的孕妇,在妊娠最后3个月期间,应肌注维生素K1,每次10mg,共3~5次;临产时再肌注1次10mg,或于产前2周开始,每日服用维生素K120mg,可能对新生儿出血症的预防有利。早期喂养有利于肠道正常菌群的建立。为了完全防止迟发型出血,有人建议,对于母乳喂养儿,除出生时肌注维生素K1外,在生后3个月内,还须每周口服维生素K11mg,或者其母口服维生素K1,1周2次,每次20mg;对于慢性腹泻、肝胆疾病、脂肪吸收不良或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患儿,每月肌注维生素K11mg。近年国内文献表明,纯母乳喂养者,尤其要注意补充维生素K,对预防本病具有积极的意义。 患儿做头颅CT扫描可为出血提供依据,而且对明确出血部位,估计预后有帮助,应做为常规检查。脑脊液检查为创伤性检查,可致出血反复或加重病情,一般无必要查。 治疗:本病治疗的成败关键在于及早诊断,及早补充维生素K1,纠正贫血和控制出血性脑水肿,静注维生素K11~5mg,可使未羧化的凝血因子很快羧化而发挥凝血活性,出血可迅速得到改善,一般在注射后4小时内凝血酶时间即可趋于正常,24~48小时恢复到正常水平,便能起到止血作用。静注维生素K1有一定的危险性,偶可出现过敏性休克、呼吸心跳骤停等反应,故应缓慢给药,每分钟不超过1mg,并须有医生在场。使用维生素K1的同时,出血较重者应输注新鲜血或血浆10~20ml/kg,以提高血中有活性的凝血因子水平,纠正低血压和贫血。如有消化道出血应暂时禁食,从胃肠道外补充营养。脐部渗血可局部应用止血消炎药粉,穿刺部位渗血可行压迫止血。在早产儿或肝病患儿,除维生素K缺乏外,其肝脏功能也不成熟或受损,上述凝血因子合成不足,若发生出血,在给予维生素K1的同时,最好输注新鲜血浆或全血。协助止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