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脉宽1 064nm激光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疗效研究.docVIP

长脉宽1 064nm激光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疗效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长脉宽1 064nm激光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疗效研究

长脉宽1 064nm激光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疗效研究血管瘤是常见的先天性皮肤血管病变,婴幼儿发生率为 1%~2%,男女之比约为 1:3,可发生在颌面、头颈、四肢及躯干等任何部位,其中60%的血管瘤发生在面部[1]。传统的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很多,包括外科手术切除、染料激光治疗、局部注射硬化剂治疗、口服激素及冷冻治疗等,但各有其局限性。近年来,我科试用新款长脉宽1 064nm激光治疗血管瘤患儿376例,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376例患儿,其中男88例,女288例,年龄最小的10天,最大的8个月,平均年龄5个月。其中头皮36例,额部24例,眉部5例,眼睑15例,面颊56例,颞部18例,鼻部25例,耳13例,口唇8例,下颌19例,肩部3例,臂部15例,胸部12例,腹部26例,背部8例,臀部5例,手指15例,脚趾17例,膝部10例,大腿10例,外阴19,乳房17例,部分患儿为多发性血管瘤。瘤体面积:0.5cm×0.5cm~3cm×5cm。 1.2方法:术前先清洗面部,然后用1‰新洁尔灭对病灶范围内皮肤常规消毒。采用美国赛诺秀公司生产的长脉宽Nd:YAG激光,波长1 064nm,光班5mm,能量160~220J/cm2,根据患儿皮损的色泽和深浅,采用适当的能量对准病灶进行照射,病灶越厚、色越浅,则激光所用的能量越大,并以治疗部位血管瘤出现苍白或发黑的即刻反应为准,治疗后即刻对治疗部位进行冰敷30min。术后嘱家长保持患儿创口干燥,并以抗生素软膏外用,每日3次,直至伤口愈合,痂皮完全脱落。如需第二次治疗,两次治疗间隔时间3个月。 2疗效评价标准[2] 根据瘤体消退的情况,将治疗效果分四级。治愈:瘤体完全消退,1年后随访,随访半年无复发;基本治愈:瘤体基本消退,1年后随访,随访半年无复发;好转:瘤体缩小但不完全消失,需继续治疗;无效:瘤体未缩小,继续生长。 3结果 376例患儿经一次治疗,139例达到治愈效果,其余237例患儿在第一次治疗时可达到基本治愈效果,经第二次治疗后,亦全部达到治愈效果。其中285例患儿经治疗后出现浅表瘢痕,发生率76%,未发现其他明显的副作用。但经过1年多的随访,浅表性瘢痕在1年后均可自行缓解,仅留下极淡的痕迹。 4讨论 国外一些学者认为婴幼儿血管瘤有其自限性,随着年龄增长它能自然消退[2]。因此,主张“对血管瘤患儿5岁前可不采取积极治疗”,但是也有不同的观点,Thomson[3]认为毛细血管瘤自然消退的时间很晚,并且很少能达到完全消退的地步,建议及早治疗。国内一些学者认为,对血管瘤的观察应谨慎,一旦发现血管瘤增长扩散或加深,就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不应有年龄方面的限制,以防造成严重的后果[4]。金志勤等[5]认为血管瘤要取得较好的疗效,其治疗关键是及早治疗,在血管瘤增生早期控制病灶的增殖,一方面可以减少患儿外观容貌的破坏,另一方面还可以使病灶消退期提早,缩短其消退过程。 临床治疗血管瘤常用外科手术切除、染料激光、局部注射硬化剂、口服激素及冷冻等,但各种方法均有其局限性,效果不甚理想。手术常导致局部组织缺损畸形、瘢痕形成和功能障碍等;硬化剂注射毒副作用较大、疗程较长,易造成正常组织的坏死;冷冻治疗有时会出现严重的瘢痕、萎缩或色泽变化;染料激光仅对厚度约为0.5mm的病变效果较好,但超过1mm的斑丘疹样损害则效果较差,还可能遗留瘢痕和色素减退[6];口服激素治疗的副作用较大,治疗效果相差也很大,长期大量应用激素的潜在副作用包括易激惹性、胃肠道不适、肾上腺抑制、免疫抑制、生长发育迟缓等[7]。 激光治疗血管性疾病的理论基础是选择性光热作用原理。激光能量被血管内的血红蛋白选择性地吸收,造成血红蛋白发生热凝固,使局部毛细血管出现栓塞,继而栓塞的毛细血管被吸收而达到治疗目的。不同激光器产生的波长不同,因此组织穿透能力不同。经典的脉冲染料激光(波长585nm)由于波长较短,穿透力较低,主要用于表浅、面积较小血管瘤的早期治疗,对较深的血管瘤效果不佳;而新款的长脉宽Nd:YAG 激光,其1064nm波长同样能够被血管内的血红蛋白选择性地吸收,同时波长越长穿透力越深,可达皮下1mm的优点,使得激光在血管瘤治疗的应用上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同时由于Nd:YAG激光的能量大,最高可达240J/cm2,故而其治疗效果满意。但由于皮肤中的黑色素也吸收激光能量,故大多数患儿治疗后即刻有灼烧的感觉,深肤色的反应可能更强烈,尤其在使用高能量密度的Nd:YAG激光照射时,往往会引起表皮水疱或者结痂,通常在数日后才能消失。在消失过程中,皮肤会暂时发红发亮,类似擦伤,持续7~14天,最主要的副作用就是瘢痕形成,治疗后经过我们1年多的长期随访,激光治疗所造成的浅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