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评改一段《白鹿原》
评改一段《白鹿原》
孙绍振
在这几年的文学现象中再也没有比 “《白鹿原》现象”更令我困惑的了。一些朋友把
它吹上了天,说是 “史诗”之类,和他们争辩,简直是和聋子对话。他们说白嘉轩这个形象
好就好在没有自己的情感、知觉,没有自己的个性,活脱脱是一个 “仁义”的绝对精神。这
涉及到文学形象的第一大前提问题,争论起来也很费唇舌。任何学术争鸣都必须有个共同的
出发点,如果没有任何共同的出发点,就叫做没有共同语言。
说到语言,这倒是一个共同的出发点,总没有什么人否认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吧?恰
恰在语言的驾驭上,《白鹿原》是很蹩脚的,或者说是拙劣的。许多朋友在鼓吹它的 “成就”
时有没有稍稍留心它的语言经常笨重到叫人喘不过气来呢?其实就是作者刻画得最好的场
面,那语言的罗嗦和拖沓也显而易见。
在我看来,在《白鹿原》中,写得最精彩的场面,要算白嘉轩因其原定接班人白孝
文与田小娥通奸而执行族规,当众对之进行鞭笞。应该说这个场面的心理网络的设计是比较
好的,不但有白嘉轩妻子仙草的忧虑,而且有政敌鹿子霖的得意,还有长工鹿三的同情和小
儿子白孝武的麻木。但是那语言中多余的成分太多了。例如:“孝武归来及时替代了不争气
的孝文的位置,也及时填充了他心中的虚空”。不但第二个 “及时”是修辞上的大忌,而且
“不争气的孝文”中的“不争气的”,完全是蛇足,因为孝文此时已经不是不争气的问题了。
其实这两句话只要并成一句 “孝武归来填充了他心中的空虚”,这就够了。其他成分读者从
上下文中一目了然。陈忠实这样浪费语言,并不完全是他对读者的理解力的不信任,而是缺
乏对语言功能的钻研。接下去,“孝武领诵完了乡约和族规的有关条款,走到父亲跟前请示
开始执行族规”,其中的“走到父亲跟前”,增加了句子的沉重,只能使读者想像空间更狭窄。
其实,后面的一句纯属多余,写完孝武诵读乡约和族规后,只要接下去写“白嘉轩从椅子上
下来,跳下台阶”,读者就会完全明白,而且因自身完成了推想更增加了对现场的关切。下
面白嘉轩执法的场面中语言的浮渣就更多了,为了节省篇幅,我将多余成分用括弧标出,请
读者明断:
白嘉轩谁也不瞅,(端直)走到槐树下,(从地上)抓起(扎捆成束的)一把酸枣(棵子)刺
刷……转过身就(把刺刷扬起来)抽过去。孝文一声惨叫(接一声惨叫),鲜血顿时漫染了脸颊。
白嘉轩(下手特狠)比上次抽打小娥和狗蛋还要狠(过几成)。这个儿子丢了他的脸亏了他的心
(辜负了他对他的期望)。他(为他)丧气败兴的程度远远超过了被土匪打折腰杆的劫难。他(用
刺刷)抽(击)这个孽种是泄恨(是真打)而不是在族人面前摆摆架式。白嘉轩(咬着牙再次扬起刺
刷),忘记了每人只能打一下的戒律,他的胳膊被(人)捉住了,一看竟是鹿子霖。
这本是稍有一点文学修养的读者都不难看出的,可是却被不少精通西方文论的批评家
忽略了。这里不仅有一个艺术鉴赏的直觉问题,而且有一个理论上的跛脚问题。
在文学语言的评论中近来十分流行的是西方的话语分析。这种分析,作为一种深层
意识的洞察是很深刻的,对僵化的话语系统的颠覆也相当彻底,因而受到广泛的欢迎。但是
这种意识形态的分析只是话语分析的一个流派,亦即爱丁堡学派和法国的福柯等等。这个学
派的长处已经众所周知,但其短处却是对艺术本身特点的某种忽略。从这一点上来说,它和
传统的社会学批评是一样的。其实话语分析还有一些流派对于艺术本身并不是那么疏离的,
例如哈罗迪、郝森和迪克等等都是很强调语言的微观结构和语境的关系的,在一定的语境中
话语的外部结构和内部结构发生作用,于是产生了语言的必要成分和非必要成分。像陈忠实
这样的语言,如果作话语分析则可以说是充满了非必要成分的。
这种非必要成分不仅表现在词句的浪费上,而且表现在过程和细节的罗列上。陈忠
实的问题在于把许多非必要成分当成了必要成分。他的语言之所以缺乏艺术家的灵气,就是
因为他把必要的和不必要的纠缠起来。例如白孝文经过一番沦落,后来在县里升了官,回乡
探亲完毕,“谢辞了(上至婆下至弟媳们的)真诚的挽留,白孝文和太太(于日头搭原时分)起程
回县城,他坚辞拒绝拄着拐杖的父亲送行,(白嘉轩便在门楼前的街巷里止步。白孝文依然
坚持步行)走出村庄很远了,才和(送行的)弟弟们分手上马”。括弧括出的都是语言上的非必
要成分,其实,这个场景是否必要都值得怀疑。
这种场面和过程的奢侈比比皆是。例如,写贺老大在白色恐怖中受刑,本来写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