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文学(升本资料3)
二、理解:
1、东汉的政论散文:
(1)政论散文相继出现了以王充《论衡》 、王符《潜夫论》为代表的一批积极参
与现实的作品。王充、王符以及后来的仲长统,并称东汉政论散文三大家,而又
各有自己的特点。东汉政论散文继承了西汉的传统,但文章气势不如西汉。
(2)在东汉的政论散文中,王充的《论衡》从内容到表达式都别具一格。选材
角度较新,即选取了当时理论界的热点问题分别加以阐述,其中包括人的遭遇、
命运、天性、才气、骨相等颇有深度的议题,都是围绕人类自身的困扰而展开。
(3)王符的《潜夫论》和王充的《论衡》都成书于东汉中期,也是一部愤世嫉
俗之作,对当时社会上各种丑恶现象及不合理的制度多有指斥,切中时弊。
2、《汉书》的艺术特色;
(一)叙事艺术:
(1)因革《史记》,述一代史事而极重视制度史之叙述,遂为后世正史之本。
(2)叙事完整详尽,笔法精密细致,冷静叙事而不挟带感情,通过人物言行自
然呈现褒贬、吉凶。如霍光、金日磾之谨慎性格之区别分析:光止于身、
磾及于子孙。
(3)重视与制度起源相关的“故事”、先例,往往用“自某某始”等语揭示。
(4)材料安排位置的一致性。如篇末安排传主佚事的写法,以追叙、补叙总结
一生,使人物叙事有变化。如教材举于定国父亲于公的预判子孙将兴,而
预先高大闾门。
(二)人物塑造:
(1)《汉书》则主要对西汉盛世各类人物进行生动记叙,以法律之士和经师儒生
为主。写出盛世人物宦海浮沉的个人遭际和官场百态。如公孙弘、董仲舒对比;
朱买臣拜会稽太守等。
(2)、《汉书》则记载了西汉世袭官僚家族历史,通过家族兴衰来表现西汉社会
的变迁。如《霍光金日磾传》 、《张汤传》、《杜周传》等。
(3)、《汉书》中的悲剧人物刻画。以《李陵苏武传》为代表。注意叙事与史论
上的差距,亦即感情与理智之差距。
(三)语言艺术: 《汉书》整齐排偶,喜用古字。为文谨严有法,风格典雅厚重。
3、东汉抒情小赋的勃兴;
(1)以赋抒情,这是汉代作家对屈原艺术创作的直接继承,自汉代初叶,就不
断地有作家将其愤懑、感伤诉诸赋中。只是在西汉时,以司马相如、扬雄为代表
的铺陈之作成为赋的正宗,而抒情赋则如涓涓细流,贾谊的《吊屈原赋》 ,司马
相如的《长门赋》 ,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 ,扬雄的《逐贫赋》等,前启后继,
不绝如缕。东汉时期,由于政治文化以及其他方面条件的变化,士人处于外戚、
宦官争权夺势的夹缝中,志向、才能不得施展,愤懑郁结,便纷纷以赋宣泄其胸
中不平。于是,这涓涓细流逐渐汹涌奔腾起来,蔚为大观。
(2)东汉抒情赋主要有纪行赋和述志赋两类。所谓记行赋就是通过记叙旅途所
见而抒发自己的感慨。这类题材源于刘歆的《遂初赋》 ,其后典型的代表有班彪
的《北征赋》、班昭的《东征赋》、蔡邕的《述行赋》 。述志赋是东汉赋向抒情方
面转变的又一新发展, 指赋家在社会动乱、 宦海沉浮中用以宣寄情志的作品。 班
固的《幽通赋》是一篇抒情言志为主的作品,它和张衡的《思玄赋》一起,为抒
1
情小赋的最终勃兴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真正宣告抒情小赋的诞生并充分展示
其迷人魅力的作品是张衡的《归田赋》 ,它以非凡的艺术创造而在赋坛上独领风
骚。东汉末年, 赵壹的 《刺世疾邪赋》和祢衡的 《鹦鹉赋》也是抒情小赋的名篇。
(3)汉代的抒情赋通常都是理胜于情,东汉的纪行赋和述志赋也不例外。东汉
的抒情赋以知命为解脱, 反映出对人生的理性态度, 同时流露出个人无力把握自
己命运的惆怅,不时出现隐逸倾向,与此同时,积极参与现实,关心国家命运的
思想情感也在涌动。 东汉抒情赋也由早期的自怨其生转到为社会伸张正义。 赵壹
的《刺世疾邪赋》和蔡邕《述行赋》在精神实质上是一致的,作者不仅仅是申诉
自己的不幸,而是自觉为社会伸张正义,表现出强烈的参与现实的入世精神。
三、掌握:
1、《苏武传》的悲剧人物形象;
(1)《苏武传》成功塑造了苏武这一坚定爱国者的形象,苏武被匈奴扣押十九年
而不改其节操。表现出“威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