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 总结.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理学基础 总结

心理学基础 总结 心理现象认知过程、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言语感觉感觉的含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最简单的心理现象外部刺激:颜色、形状、声音、气味等 内部刺激:觉知身体内部状况和变化感觉的特性感受性感觉阈限感受性:人对客观事物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衡量感受性大小绝对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刺激存在与否) –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最小差异量(刺激变化与否感觉对比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性质的刺激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同时对比先后对比 联觉 –对某种感官的刺激触发另一种感觉产生 ?色觉-温度觉 ?色觉-听觉 感觉后象 –刺激停止作用后在脑中暂留的印象正后象:保持的印象与原刺激物具有同一性质 ?负后象:与外界刺激的特征相反,或颜色互补的后象 知觉知觉的含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知觉的特征整体性(组织性) –感知对象由不同部分组成,具多种属性 选择性巫婆少女–根据需要选择对象或背景 理解性 –用已有知识经验加工处理(命名、归类恒常性大小、亮度、颜色、形状、方向–一定范围内,知觉的客观条件发生改变,而知觉映象保持相对不变 错觉–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产生某种歪曲的知觉 –临床上多见错视、错听 –正常人产生错觉,经过验证可予以纠正 产生原因 感受性情绪性心因性病理性错觉 –常见于意识障碍状态 –患者坚信为真,不能纠正 –见于谵妄状态、癔症、精神分裂症等 幻觉–没有客观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出现的知觉体验 –严重的知觉障碍, 精神疾病的常见症状 –常见: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及内感受器与本体感受器的幻觉等 三、记忆 记忆的含义 –人脑对过去经验保存、再现的心理过程 –包含记和忆两个方面 –信息加工的观点: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记忆的分类 –信息储存时间:瞬时、短时和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可分为:陈述性和程序性记忆 ?陈述性记忆可分为:情景和语义记忆 –内容:形象、语词、情绪、动作记忆 –意识参与程度:内隐和外显记忆 陈述性记忆 –涉及有关事件和事实性知识的记忆 ?姓名、面孔、时间、词语、定律和事件等 可用语言和符号来表达 程序性记忆 又称技能记忆 –对具体事物操作的记忆 情景记忆 –对特定时空情景中发生事件的记忆 受时空限制,难以储存,不易提取 语义记忆 –对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 –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不易受外界因素干扰,稳定易于提取 个性的特征? 整体性 稳定性 与可塑性的统一 独特性与共同性的结合 社会与生物的双重属性 个性心理结构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倾向性 含义:个性中的动力结构,人们活动的基本动力 (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需要 需要的含义 个体内部生理或心理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表现为对某种目标的渴求 需要种类 (重点) - 按起源分类 ? 生理性需要(最原始) 例:呼吸、吃、睡觉 ? 社会性需要(社会生活中产生) 例:社会交往、尊重、归属感 - 按对象分类 ? 物质需要 ? 精神需要(人类特有) 例:海边的别墅 动机 动机的含义 – 为实现一定目的激励人们行动的内在原因 ? 内在条件:一定强度的需要 ? 外在条件:诱因 动机的功能 1引发:激发一个人产生某种活动,对行为起着始动作用 2指引:使行为具有一定的方向,朝着预定目标前进 3维持和调整:使个体的行为维持一定的时间,对行为起着续动作用 动机和需要的关系 (重点) –动机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不存在离开需要的动机 动机和需要是有区别的 ?需要主要和人们的主观愿望相联系 ?动机主要和人的行动相联系 ?动机是需要与行动之间的中间环节 动机的分类 –生理性动机 ?生理性需要为基础,与生俱来 ?又称原始性动机 ? 心理性动机 ? 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后天习得 ? 个体差异较大,具有持久性 ? 又称社会性动机或继发性动机 ? – 又称动机冲突 – –这些动机相互排斥,因此产生心理冲突 - 引起挫折和心理应激的重要原因 双趋冲突 两个对象同时并存,产生同等强度的动机,必须从中抉择时发生的心理冲突 例: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双避冲突 同时面临两种具有威胁的对象,回避一个必然遭遇另一个时产生的心理冲突 例:前怕狼,后怕虎 趋避冲突 对某一对象既向往又欲回避时发生的心理冲突 例:想吃葡萄又怕酸 双重趋避冲突(重点) 同时面对两个对象,各有利弊,产生左顾右盼,难以抉择的心理冲突 例:择业时有两个单位可供选择,且利弊相当,可能举棋不定。 挫折 挫折的概念 个体在动机驱动下的行为目标受到阻碍,并伴有负性(焦虑、紧张、不安 烦恼、苦闷、失望 挫折产生的原因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