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当老师真好—新课程的梦想与回声
当老师真好——新课程的梦想与回声 聊城市东昌府区教育局 邱子华 2006.8 一、我们曾追求什么? 二、我们要摈弃什么? 三、我们将追求什么? 一、我们曾追求什么? 1.三维目标的确立 过程方法成为课程目标 结论和过程和谐共生 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关注学生的道德体验和人格养成 2.课程意识的确立 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课程的感觉)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课堂教学空间得到拓展 3.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强调学生的独特体验 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和赏识 强调学生的自主性 4.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对话 活动 合作 探究 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 二、我们要摈弃什么? 1.教学目标的虚化 知识、技能目标,该实的不实 心虚课、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 过程、方法目标,出现了游离现象 “菜”的记法、“两难”之惑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出现了贴标签的现象 就一门学科而言,伴随着学科知识技能的反思、批判与运用所实现的个性化、倾向化的提升 如何“不顶牛”: 质疑“完美性”(每一节课突出一个方面) 发展性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阶段性目标,要统筹考虑;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性目标 教学内容的泛化 教材受到冷落(忽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片面强调与生活的联系) 为了情境化而创设情境 为了情境化而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的故事 “两步计算式题”案例 “7的乘法口诀”案例 敲门砖的作用——以激发问题意识为导向,打破结构,引发失衡。 导向作用——科学引导,合理挖掘,以促进目标的达成为目的 联系实际变成装饰 过度生活化与去学科化 学科味与生活味 “分类教学片段”案例 收集和处理信息的形式主义 动不动收集(拼盘课);没有加工 教师使命的缺失 忽视对文本的尊重(数学的十几种解法、司马光案例) 忽视教师的引导性(流行曲) 价值引导、智慧启迪、思维点拨 保证学习的方向和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忽视对学生的正面教育 “评价”案例 闪光点、澄清、提升 教学过程形式化 “对话”变“问答” 有活动没体验 “课堂需要静思默想”案例 缺乏目的性,动手动脑脱节 合作有形无实 讨论无价值、无时间 独立思考为前提 课堂有温度无深度 闷课 缺乏思维的力度 缺乏触及学生心灵深处的精神 有探究之形无探究之神 形:提出或生成问题; 围绕问题,提出或形成假设; 收集证据,形成解释; 交流评价 对现象的质疑,对问题的探索,对学生的智慧启迪 神: 好奇心 怀疑精神 求证精神 方向对了,总有达到目的地的一天 三、我们将追求什么? ——课程文化重建 教育的思考:目标重建 (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课堂的思考:课堂文化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课堂) 学校的思考:功能重建 (学校应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场所) 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不能不对教育目的进行追问、思考! 没有理想和信仰的教育,肯定是平庸和庸俗的教育! 教育目的指向人:以人为本的教育 ——把人(当然是学生)看作目的而不是手段,把学生的个性 发展当作全部教育工作的唯一出发点和归宿。 人的发展 社会进步 人类进化 ——把人看作具体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是活生生的 “这一个” 人而不是千人一面的铸件人。 具体的人:民主主义; 抽象的人:专制主义 ——把人当作能动的人而不是被动的人。 自觉能动性本身就是区别人与动物的根本标志。 1996年4月,国际21世纪教育质量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重要报告,其中指出:“教育应围绕四种基本学习加以安排,可以说,这四种学习将是每个人一生中的知识支柱:学会认知,即获取理解的手段;学会做事,以便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学会共同生活,以便与他人一道参加人的所有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合作;最后是学会生存,这是前三种学习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因此,为了迎接21世纪的挑战,教育必须重新确定新的目标,树立新的理想。这种教育新概念必须坚决重申一个基本的原则:“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应该使每个人尤其借助于其青年时代所受的教育,能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以便由他自己确定在人生的各种不同情况下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 培养目标的理解(供批评)(新课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CECS193-2005 城镇供水长距离输水管(渠)道工程技术规程.pdf VIP
- 《Python数学建模算法与应用课件》04第4章 线性规划和整数规划模型.pptx
- 立体仓库结构设计(底盘单元).docx VIP
- ASME中国制造-ISO12944-7-2017 中文译稿 第7部分 涂装工作的实施和监管.pdf VIP
- 2025年生物制药企业生产过程节能减排与成本控制方案.docx
- 民国时期广东的蔗糖生产与蔗糖业纠纷研究.pdf
- 末梢血标本采集专家共识试题及答案.doc VIP
- 年回收拆解30000辆报废汽车新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docx VIP
- JTT1495-2024公路水运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审查规程.pdf VIP
- 《人类起源的演化过程》名著导读PPT教学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