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产高效矿井技术是一种先进的现代化采煤技术和管理方式
高产高效矿井技术是一种先进的现代化采煤技术和管理方式,要实现高产高效就必须掌握详细的地质为依托。而采前煤田的地质勘探是综采高产高效的地质保证。在我国,多年以来仍以不能满足综采设计要求的精查地质勘探资料作为矿井设计和采区布置的依据,忽视采区地质条件分析研究,给开采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煤矿安全高效开采地质保障技术是以预测预报为先导,以物探先行钻探跟进为手段,并依托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实现生产地质工作的动态管理。
煤矿安全高效开采地质保障技术包含:
1.煤厚变化及其预测技术
2.煤层围岩岩性空间分布及其稳定性研究
3.矿井地质构造分析技术
4.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分析预测技术
5.矿井瓦斯地质条件分析预测技术
6.矿井物探技术
1.煤厚变化及其预测技术
由于受基底构造、原始成煤环境、后期冲刷和构造作用的影响,造成不同煤田、矿井或同一矿井的不同采区、工作面的煤层厚度不同或出现增厚或变薄的现象。当煤层厚度小于实际采高时,在工作面煤壁表现为坡顶或破底,给综采设备维护带来困难;当煤层厚度大于工作面采高并撇顶煤时,由于煤层松软,极易造成漏顶,给顶板管理造成困难。
1、原生变化: 煤层形成以前,由于地壳运动、沉积环境变迁等地质因素影响而引起煤层形态和厚度的变化。原生变化包括:地壳不均衡沉降、泥炭沼泽古地形影响(基底不平)、河流同生冲蚀、海水同生冲蚀 (1)地壳不均衡沉降:多层状分叉、变薄、尖灭;煤厚变化有方向性;夹石层数有方向性;顶、底板不平,岩性变化大。 (2)泥炭沼泽基底不平:底板起伏不平,而顶板与煤层的接触面是平面;煤层变薄的方向是底板突起的方向,煤层厚度是渐变的;煤分层或夹矸被基底隆起地段隔开而呈现不连续。 (3)同生冲蚀:在煤层形成过程中,即未形成煤层顶板以前,泥炭被(河流或海洋)冲蚀;煤层和冲刷物有共同的顶板;煤层和冲刷物相混,煤中有冲刷物,冲刷物中有煤;冲刷范围一般不大;冲刷物平面分布呈弯曲条带状。 2、后生变化: 煤层形成以后,因河流冲蚀、构造运动、岩浆侵入、喀斯特陷落等地质因素影响而引起煤层形态和厚度的变化。 后生变化包括:河流冲蚀、构造运动、岩浆侵入、喀斯特陷落。 (1)河流后生冲蚀:形成煤层和顶板以后,由于地壳上升,煤和顶板遭受冲刷;冲蚀规模较大,煤、顶板机器底板均被冲蚀;冲刷沉积物粒度较粗,常为砾岩、粗砂岩及中砂岩;邻近冲刷带的煤层,光泽变暗、灰分增高、裂隙发育;被冲刷的煤层与冲刷沉积物犬齿交错。 (2)构造运动:由于夹矸与煤层混杂,造成灰分增高;顶、底板岩层不完整,裂隙发育,有时与煤互相穿插;在煤层增厚与变薄区,煤层结构遭到破坏,煤呈鳞片、粉沫状;沿煤层走向或倾向,煤层增厚带或变薄带交替出现。 (3)岩浆侵入:镶嵌侵入;破坏不一(零星到大片);夹层增多;顶、底板被穿插破坏。 (4)喀斯特陷落:环形无煤区;顶、底板产状异常;陷落柱周围小构造增多。煤层厚度变化对煤矿生产的影响影响采掘部署影响计划生产掘进率增高回采率降低对煤层厚度变化的研究对由井巷及钻孔揭露的一切煤层,包括可采的,局部可采的或不可采的煤层,都要进行观测,以获得系统全面的煤层资料。探查影响采区设计、巷道掘进及工作面回采的煤厚变化,圈定薄煤带的可采边界、厚煤段的分层界线,分叉煤层的分合区界线、以及非层状煤体的采掘范围等,使之能正确设计,合理采掘,提高原煤采出率研究煤层厚度变化的地质特征及其成因,进行开拓新区的煤厚预测或煤量估算,保证矿井生产的正常接替。最终审定勘探程度不足的,或新发现的煤层的工业价值及开采条件,使煤炭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煤层厚度要实测煤层的总厚度和各分层厚度,要注意观测煤层厚度变化及其地质特征。1.1地面预测
1.1.1地质分析法
在地面利用地质分析法预测煤厚时,必须结合当前矿区地质资料,重点分析岩相古地理,总结出矿区的聚煤规律,掌握断层、褶皱和岩浆活动对区内煤厚影响规律。
1.1.2钻探、地球物理测井
在钻孔钻进煤层时,应特别注重煤芯的采取率,注意取全煤层的顶底板;利用区内钻孔煤厚资料通过数学插值、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可计算无钻孔区域煤厚信息。在钻探时通常选用地球物理测井作为钻孔探测煤厚的一个补充、验证手段。
1.1.3地震勘探
目前i地震勘探技术是预测煤厚的有效方法之一,主要包括基于煤层反射波形成机制的直接计算煤厚方法和运用地震波运动学、动力学地震属性参
数与煤厚对应关系的统计分析方法。
1.1.4电磁法探测
电磁法勘探通常包括天然电磁波法、瞬变电磁法及直流电法等,在煤田勘探中探测煤厚通常采用天然电磁波法。
1.2井下预测
1.2.1地质分析法
井下分析煤厚时,首先了解矿井内的成煤古地理环境、地质构造、煤系组成、含煤性变化及岩溶暗河发育情况;其次是根据已经掌握煤厚变化,进行煤厚变化原因分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轧三棒材工程钢结构施工方案.doc
- 轧钢棒材电气事故教案.doc
- 轧钢专业毕业论文.doc
- 轨道支架和轨道安装工艺标准.doc
- 轮胎螺栓断裂案例分析.doc
- 轮胎也有保质期换胎你应该知道的8个问题.docx
- 软件测试过程中的测试配置管理与版本控制.docx
- 软件评价方案.docx
- 软磁材料论文.docx
- 软糖生产线主要设备使用方案.doc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