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第二课时向偏见开战.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课第二课时向偏见开战

第六课 青春相册 第二框 向偏见开战 关防九年一贯制学校 钱志萍 《我那孩子如果是个男孩》 两个男人经过一楼房。 甲(指着楼房):“张大民这小子真行啊,竟盖了 这么高级的楼房哦!” 乙(不服气地):“哼!还不是因为生了个儿子吗!我那孩子若是个男孩,不说一栋楼房,就是三栋楼我也要给他盖!(缓和语气羡慕地)不过,我好羡慕你耶!有儿子有女儿!” 甲(悲哀地):“别提啦!我虽然儿女双全,可我那宝贝儿子连个高中都考不上!这不,我还是要花钱让他读呀! (自豪地)儿子嘛! (悲哀地)可我那个不争气的女儿偏 偏把大学给考上了!我不叫她读,她死活不干!这不害我 白花冤枉钱吗?(叹息)该考取的考不取,不该考取的却 考取了!倒霉呀!” ①文中主人公存在什么问题? ②这种偏见会带来什么不良后果? 文中的主人公有严重的重男轻女的思想,认为花钱为女孩盖楼房、供女孩上学都不值得,而对男孩却相反。 会压抑女生个性和才智的发挥,形成自卑、孤僻等不良性格,也会助长男生的傲气,形成自高自大、自以为是等不良性情,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极其不利。   学习目标: 1.知道性别偏见的根本原因。 2.性别偏见在生活中的各种表现。 3.消除性别偏见的做法。 (也可叫性别歧视) 自主学习 学习课本P62-66页的内容,将重点知识用笔标识出来。 完成导学案第二部分。 合作探究 1、性别偏见存在的原因是什么? 2、P62页为什么女童占失学儿童的绝大多数?你能就这一现象进言献策吗? 3、性别偏见表现在哪些方面? 4、如何消除性别偏见? 由于长期受到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的影响,不少人总认为女性在智力,能力等各个方面都比不上男性,因而对女性存有偏见甚至持歧视的态度。 对性别存在偏见的根本原因: 2006年度中西部扫盲工作汇报会上,来自国家统计局的一份数据显示,目前我国15岁及15岁以上文盲人口共有1.138亿,其中女性文盲就达8383万,占到七成以上。?? 1.女童占失学儿童的绝大多数 2.校园里的性别偏见 3.社会上的性别偏见 4.家庭中的性别偏见 5.我们内心深处的性别偏见 在我们身边性别偏见和性别歧视的表现 失学的女童 为什么女童占失学儿童的绝大多数?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家境贫困、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家长不重视女童的教育、读书无用论、对女童受教育程度期望值不高等。 性别偏见表现一:女童占失学儿童的绝大多数 我国法律规定:女孩和男孩一样,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知识改变命运,受教育会获得更好的自身发展,今天的女童同样是祖国的花朵,也是传后人,是未来的母亲,母亲的素质会影响全民族的素质。受教育也是未成人应尽的义务,家长不让女童上学的做法违反了法律,应受到惩罚,家长要让女童回学校上学。 1.增加贫困家庭的收入; 2.宣传男女平等的思想; 3.受害子女的自强、自尊自信等。 请你为避免女童失学这一现象进言献策: 写给失学女童家长的话: 性别偏见表现二:校园里的性别偏见 2012年8月30日在广州文塔下,顶着大太阳,不理会旁人的目光,4位原本头发乌黑亮丽的女孩子,竟要求友人用电动推剪剃光自己的头发。“今年高考,我的理科考到614分,原本想报考国际关系学院,但该校今年在广东实际投档的15个名额中,男生占12名,投档分只需609分,女生仅占3个名额,投档分却要628分。因为性别,我连投档的机会都没有……”“光头行动”发起人之一欧阳乐认为这样的录取标准,对女生相当不公。 阅读《教材中的性别偏见》,了解一些关于性别偏见的知识。 一、夫妻之间互相称谓的差异 古代女子对丈夫的称呼:“郎君”“官人”“老爷”“相公”等雅称和尊称。而男子介绍妻子时则多用“拙荆”“荆人”“贱内”“贱妾”等称谓。“荆”,为一种落叶灌木,有表示贫寒之意。 二、女子出嫁前后的称谓变化 有一个笑话,说旧中国女人的一生都可以没有名字:结婚前是“××家闺女”,结婚后是“××家媳妇”,丈夫去世后是“××他娘”。其实,事实上的确如此,中国古代女子的姓名意识真的是很淡泊的。古代的男性是有姓有名的,而女性则大多是没有姓名的。有姓的,则称为“王氏”“李氏”等,或者按照子辈大小排行称为“三丫头”“四闺女”等;嫁作人妇后,便要在名字前冠以夫姓,如“张王氏”“赵崔氏”等 三、两性亲属的称谓差异 通常,我们称呼跟父亲有直接关系的亲人会冠之以“堂”,如堂兄、堂妹等;而称呼跟母亲直接关系的亲人则会冠之以“表”,如表哥、表叔、表姨、表舅等。 “堂” 代表着一种正统的、尊贵的血脉因袭关系。而“表”,本意是外衣,它仅仅是一种附着,蕴含着一种微妙的疏离之意。女子出嫁后相对地独立于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