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程领导实务 - 高中图书馆经营知识库
普通高中課程暫行綱要 與後中共同核心課程 吳清鏞 (國立羅東高級中學校長) 基本想法《革新的課程領導》 課程發展應該由家長、教師 、社區民眾,以及其他與課程相關的人士,共同真誠的參與。 革新課程領導的基本理念是,一切課程設計和教學的落實,皆須考慮學生是否能從教育當中獲致最佳的學習成果。 革新的課程領導欲竟其功…《革新的課程領導》 必須在學校的組織和管理的方式上有所改變。 不能持有傳統權力在握的心態 要和課程相關的人協同合作 以多元觀點鼓勵進行具創意的問題解決 建構批判式的反省思考 激發走向革新的道路卻又覺得自然 一般教學模式(R. Glaser,1962) 教學歷程決定之步驟與因素(Dwight W.Allen,1971) 課程解構 學校本位課程 課程發展委員會 學生自主學習權 選修課程 空白課程 彈性修業年限 家長參與教育事務權 教師專業自主權 先掌握課程發展脈動~我國普通高中課程發展演進(1) 18年:教育部公布中小學課程暫行標準 21年:公布中學課程標準 25年:為改進課程、減少時數,修正中學課 程標準 29年:為適應抗戰需要修正中學課程標準 37年:為配合行憲修正中學課程標準 41年:為配合戡亂建國,局部修正中學課程標準 44年:為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修訂中學教學科目及時數 先掌握課程發展脈動~我國普通高中課程發展演進(2) 51年:為順應世界教育潮流,修訂課程標準 53年:為改進高中科學教育,訂頒高中生物、化學(自然學科組)、物理(自然學科組)三科教材編輯大綱及數學教材大綱 60年:為因應九年國民義務教育的實施,特別修訂高級中學課程標準 72年:為配合高級中學法,修訂高級中學課程標準 84年:為配合國中、小課程標準修訂及因應社會變遷,修訂高級中學課程標準 93年:為配合國中小九年一貫課程之實施修訂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 民國93年:普通高中課程暫行綱要~修訂特色 以「課程綱要」取代「課程標準」 強調「生活素養」「生涯發展」「生命價值」 銜接大學基礎教育及九年一貫課程精神 學習領域概念規劃、分科教學 強調學校本位課程精神,落實選修課程 強調後期中等教育課程之相互配合 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總綱-目標 普通高級中學教育,除延續國民教育階段之目的外,並以提昇普通教育素質,增進身心健康,養成術德兼修之現代公民為目的。 為實現本階段教育目的,須從生活素養、生涯發展及生命價值三層面輔導學生達成下列目標: 一、提昇人文、社會與科技的知能。 二、加強邏輯思考、判斷、審美及創造的能力。 三、增進團隊合作與民主法治的精神及責任心。 四、強化自我學習的能力及終身學習的態度。 五、增強自我了解及生涯發展的能力。 六、深植尊重生命與全球永續發展的觀念。 (現行課程標準)必選修學分節數表 (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必選修學分節數表 (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 領域與科目群組 (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 畢業條件 最低學分數為160學分, 包括: 必修學分:表中所列之必修科目均須修習,至少須120學分成績及格 其中應包括後期中等教育共同核心課程48學分 選修學分:至少須修習40學分。 (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實施通則 課程設計應與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銜接。 普通高中教育功能之一在為大學教育奠定基礎,課程設計除重視學生生涯發展外,並應注意銜接大學基礎教育課程。 生命教育、性別平等教育、法治教育、人權教育、環保教育、永續發展、多元文化及消費者保護教育等重要議題宜納入相關的課程中,以期讓學生在不同的科目脈絡中思考這些議題,以收相互啟發整合之效。 各校可依地區特性開設地方文史與藝術等相關選修科目,以彰顯高中教育的地方特色 (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 必修中的學校本位課程結構 (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學校本位課程-1:藝術領域 (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學校本位課程-2:生活領域 (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學校本位課程-3:軍訓、護理 (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必修科目「綜合活動」 本課程每週教學節數為二節,必修但不計學分。 可因應實際需求,於每週兩節的綜合活動課程或課餘時間安排 分成:班級活動、社團活動、學生自治會活動、學生服務學習活動及學校特色活動五類。 宜以三年整體規劃、逐年實施為原則 一學年或一學期之總節數配合實際教學需要,彈性安排各項綜合活動 不受每週兩節或每週班會、社團活動各一節之限制。 分工:全體教師對綜合活動均負指導和參與之責任。 班級活動由導師擔任指導; 學生自治會活動由學務人員負責指導; 學生服務學習活動由相關處室(學務處、教務處)負責指導; 社團活動應遴選適當教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