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二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 我国土地沙漠化教学素材 (新版)湘教版.docVIP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第二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 我国土地沙漠化教学素材 (新版)湘教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国荒漠化土地达262.3万平方公里 受灾人口超4亿 ??? 我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262.3万平方公里,分布在18个省(区、市)的500多个县,受到风沙灾害影响的人口超过4亿人—— 别让黄沙湮没文明的悲剧重演   通过对2.2万亩砂石地和山坡地进行改良治理,几年前还是一片荒漠的宁夏海原县甘盐池,现已变得绿意盎然。 新华社发   6月17日是第二十一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国家林业局与共青团中央在清华大学举办了以“绿化荒漠、守护家园”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回顾荒漠化对人类文明和家园的危害。   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目前,我国“荒漠化”形势如何?防沙治沙取得了哪些成效?防治“荒漠化”应如何发力?   生态兴则文明兴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将荒漠定义为,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区,由于人类活动或气候变异引起的土地退化。荒漠化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威胁粮食安全,加剧农村贫困。它不仅是一个生态问题,而且也是一个民生问题、发展问题。   据统计,目前全球共有110多个国家、20亿人口受到荒漠化影响。上世纪90年代,全球荒漠化面积已达3600万平方公里,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420亿美元。1981年-2003年间,由于荒漠化影响,全球每年有1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失去生产力,相当于每年损失粮食2000万吨。   荒漠化还直接导致文明的终结。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指出,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的乌鲁克城邦,尼罗河畔古埃及的“地中海粮仓”,古印度河口草木繁茂的塔尔平原,玛雅人气势恢宏的宫殿神庙和富足的玉米王国,古丝绸之路上曾繁华无限的楼兰古城,如今都湮没在了黄沙之下。这些古老文明的消亡,无不揭示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人类文明发展规律。   荒漠化也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目前,我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262.3万平方公里,分布在18个省(区、市)的500多个县,4亿人受到影响。风沙危害严重,自然灾害频发。流沙埋压农田、牧场、村庄,损毁铁路、公路、水利设施等现象屡见不鲜。   张永利介绍,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间,全国有1300多万公顷农田遭受风沙危害,1000多万公顷草原退化,数以百计的水库变成沙库,黄河每年流入泥沙达16亿吨。1993年“5·5”沙尘暴,造成近400人伤亡,有37万公顷耕地因沙土掩埋而绝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亿多元。   来自国家林业局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还有53万平方公里可治理的沙化土地和32万平方公里具有潜在沙化趋势的土地,近10年亟须封禁保护的沙化土地有28万平方公里。我国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十分脆弱的国家,生态问题仍然是国家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世界各国在行动   荒漠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对全世界的生态安全、消除贫穷、社会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都造成了严重影响。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今年“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的致辞中指出,土地退化和荒漠化会削弱人权,首先是食物权。保障世界所有人享有食物、水和人的安全的权利完全是可能的,但人类必须改变现有的土地利用方式,保护能够提供粮食或淡水的每公顷土地,避免土地的继续退化,同时尽所能恢复退化的土地。   向荒漠化宣战,有关各国已经纷纷行动起来。印度科技人员利用卫星编制了荒漠化发生发展系列图,摸清了不同土地利用体系下土壤侵蚀过程及侵袭程度。澳大利亚对沙区实行以保护为主的管理办法,政府每年投资开展水、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建设。以色列科技人员研究开发适合本地种植的植物资源,农产品和植物开发研究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近年来,我国加强了《防沙治沙法》的监督执行和省级政府防沙治沙目标责任的考核,批复实施了《全国防沙治沙规划(2011—2020年)》,启动沙化土地封禁保护试点和国家沙漠公园建设,加强了三北防护林体系、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治理机制。   虽然问题仍然存在,但经过努力,我国荒漠化防治取得显著成效。目前,沙化土地面积由上个世纪末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转为年均缩减1717平方公里,过去5年,我国累计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积1000万公顷,实现了沙化面积和沙化程度的“双减少”,京津风沙源区,沙尘暴、扬沙、浮尘天气分别比2000年减少了18%、43%和22%。   科学治理,适度利用   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防治荒漠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到2020年,全国50%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   “荒漠化是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产物,但其根本的原因则是人类对自然索取的强度超出了生态系统的承载极限和自我恢复能力,破坏了干旱地区脆弱的生态平衡。”张永利分析指出,而人口的快速增长往往成为直接的驱动因素,被称为“三口”问题的人口、牲口和灶口相叠加,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3****868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