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em菌种
二、细菌需要的营养物质及生理功能 ①碳源 ②氮源 ③无机盐 ④生长因子 ⑤水 三、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 略。 五 细菌的生长繁殖 速度 代时:单个细胞完成一次分裂所需要的时间 大多数细菌的代时约20~30min 六、细菌的人工培养 (一)细菌培养的条件 分离培养:将培养物划线接种在固体培养基表面,使原混杂的细菌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散开,形成分离的单个菌落。 纯培养:从固体培养基中挑出一菌落,移种到另一培养基中,此时生长出来的细菌称纯种,这种培养方法为纯培养。 如果某一培养物是由单一微生物细胞繁殖产生的,就称之为该微生物的纯培养物(pure culture)。 (四)细菌的生长繁殖规律和生长曲线 生长曲线:细菌在有限的体系中的生长成为群体生长,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描述细菌群体在整个培养期间的菌数变化规律的曲线称之为生长曲线。 将少量单细胞的纯培养,接种到一恒定容积的液体培养基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定时取样,测菌量。以培养时间为横座标,培养物中活菌数的对数为纵座标,可绘制为生长曲线,根据其将细菌的群体生长繁殖分为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退期 (1)迟缓期(lag phase) A 现象:1-4h,活菌数没增加,曲线平行于横轴。 B.原因:由于细胞进入新环境,细胞数目无增长,甚至有所下降有一个适应过程,进行大量的酶(诱导酶)的生成。 C.细胞特点:细胞的新陈代谢非常旺盛,个体体积显著增大,但不分裂繁殖,为细胞分裂作准备。 (2)对数期(log phase) 1. 现象: 8-18h,又称指数期,生长迅速,细胞数目以几何级数增加,其对数与时间呈直线关系。 2.细胞特点:此时细胞的大小、形态、染色性、生理特征等均趋于一致,代谢活跃,对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敏感。生长速率高,代时稳定。研究细菌的性状时应选用该期的细菌。 (3)稳定期(stationary phase): B.细胞特点: 有害物增加,死亡数增加,细菌的芽胞、外毒素和抗生素等代谢产物在此期产生,细胞内开始贮藏物质。稳定期细胞数目及产物积累达到最高。 (4)衰退期(death phase ) A 现象: 细胞死亡速率 生长速率。一般总菌数不变,活菌数曲线下降。 B 特点: 死菌数多于活菌数,菌体变形,大小不一,细胞出现自溶,生理代谢活动停滞。 * (一) 化学元素 一、细菌细胞的化学组成 碳、氢、氮、氧、磷、硫等 有机物元素: 无机离子: 钾、钠、铁、镁、钙等 (二) 化学成分 占细胞总重量70%-90% 主要的固形成分,占40%-80% 水: 蛋白质: 核酸: 糖类,脂类和维生素 DNA:3%,RNA:10% 四、细菌的营养类型 略。 3、PH: 一般最适为7.0-7.6 2、温度:一般最适温度为37℃ 1、营养物质 4、对气体要求 5、渗透压:嗜盐菌需在高浓度的NaCl(3%)生长 (一) 生长繁殖的条件 ①对O2要求:专性需氧菌 微需氧菌 耐氧菌 兼性厌氧菌 专性厌氧菌 ②对CO2要求: 5% CO2 ①水 ②碳源 ③氮源 ④无机盐 ⑤生长因子 ㈡ 细菌的繁殖方式 二分裂法 生长方式: 链球菌 八叠球菌 葡萄球菌 充足的营养物质 合适的酸碱度 合适气体 合适温度 (二)培养基 人工配制的满足细菌及其他微生物生长繁殖和(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根据物理性状类分类 液体培养基:用于增菌。 半固体培养基:检测细菌的动力和短期保存菌种。 固体培养基:用于分离、纯化和保存菌种,做病原学诊断和产生菌苗用于预防。主要用于鉴定。 1 基础培养基 555 3 选择培养基 4 鉴别培养基 2 营养培养基 5 厌氧培养基 根据营养和用途分类 (三)细菌的培养方法及生长现象 1.固体培养法 菌落:单个细胞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经过培养形成肉眼可见的微生物集团。 菌落照片 菌落的特征:(包括大小、形状、颜色、边缘、质地、透明度、光泽、表面、湿润度等) 菌苔: 菌苔:微生物密集生长所形成的。其作用是可用来保存菌种。 固体培养基中 菌落R型 菌落(S型) 菌苔 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新分离细菌) 表面粗糙、干燥、表面皱纹或颗粒状、边缘不齐(陈旧菌落) S光滑型菌落 R粗糙型菌落 粘稠、有光泽、似水 珠样,多见有厚荚膜或丰富粘液层的细菌 M粘液型菌落 菌落类型 液体培养基中 沉淀生长 混浊生长 表面生长 2.液体培养法 半固体中 混浊生长 沿穿刺线生长 有鞭毛 细菌 无鞭毛 细菌 3.半固体培养法 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