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清代湖南科举述评.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清代湖南科举述评.PDF

第23卷 第4期 广 东教 育学院学报 2003年11月 Vol No.4 JournalofGuangdongEducationInstitute Nnv.2003 清代湖南科举述评 蒋建国 暨〔南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32) 摘要:清代湖南科举总体水平不高,但科举人才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进士的分 布很有特色,长沙成为全国科举和人才重镇,这与清代湖湘文化的鼎盛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清代;湖南科举;人才;分析 中图分类号:K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754(2003)04-0108-06 清代在立国之初,就加强了对科举考试的管理。“清以科举为抡才大典,虽初制多沿明 旧,而慎重科名,严防弊窦,立法之周,得人之盛,远轶前代”川。清代对科举考试的监控及对科 场舞弊的制裁的程序,远超过前代。其 “得人之盛”亦确有其实,但科举选士制度已相沿千年有 余,已显衰败之势,其考试内容的陈旧,考试手段的僵死,远不能适应时势。随着西方列强的人 侵腐败的大清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而步人垂暮之年的科举考试也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寿终正寝,消失于历史的长河之中 清代科举共分四级,考取学校生员资格的童试,为第一级,童试亦称小试,分县试、府试和 院试三个阶段。第二级为乡试,其次为会试、殿试。 自雍正元年(1723年)起,传)p后三日须对新进士进行朝考。朝考为授职入官之试,朝考 一等第一名称为“朝元”,“朝元”与殿试二甲第一名的传肪可以到翰林院任职。朝考实际上是 分等级授官,为中榜进士再提供一次显扬的机会。清代共举行过112次殿试,共录进士27446 人M,平均每科约为245人。清代湖南考中进士764人 在总体上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但湖 南科举人才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其科举人才的兴盛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耐人寻味的内在 原因。 一、湖南科举总揽 雍正二年(1724年)甲辰之前,湖南仍然没有独立的乡试,三湘士子都得赴武昌应举。考 察清代前期湖南科举状况,还是离不开湖广科考总体水平。清代对举人录取名额从宽,顺治二 年(1645年)规定顺天、江南举额160名。浙江、江西、湖广(包括湖南、湖北)、福建皆逾100名, 河南、山东、广东、四川、山西、陕西、广西、云南自90余名递减,至贵州只有40名。顺治十七年 (166。年),减各省乡试名额一半i}]}rtoa清初对全国各地的乡试名分祝基本上采取了明代的 做法。顺治年间,湖南士子参加5次乡试,总共才录取60人,平均每科不过12人,其中试比例 课题塞金 本文系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 《湖南教育史》子课题研究成果. 收稿4期 2003-09-01 作者简介:蒋建困(1970-),男,湘南长沙人,赞南大学历史系博士生,广州行戒举优研充宜毋蹄示 万方数据 第、期 一-*3tDRA+0Hh++*itit一一— 一一一一一109 远低于明代,从明到清初,湖南乡试的总体水平并未给人惊喜,反而有下降之势,甚至在清中后 期湖南乡试水平依旧,我们可以从湖南所分得的乡试名额中加以分析,请看下表:DI 表1 乾隆九年各省乡试名额表 浙江 江西 福建 广东 河南 江苏 山东 陕西 山西 四川 云南 安徽 湖北 湖南 广西 贵州 乾隆九年(1744年)后各省乡试举额基本稳定。这段时间湖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unyangbi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