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聚合装置氯乙烯单体回收热量恒算
单体回收热量恒算
单体回收量(t/d):8.8t/h
满负荷时树脂产量:1200t/d
设计聚合转化率为85%,理论入料单体量为:1200/0.85=1411.8t/d, 未反应单体为:1412-1200=212t/d,每小时需要回收的单体量:212/24=8.84t/h。
排氮量(N m3/h):17.5 N m3/h
单体回收每釜充氮12Nm3/h,入料釜数1454/42=35釜,每天充氮量:35*12=420N m3/h,每小时排氮:420/24=17.5 N m3/h。
进单体回收的氯乙烯组成:
氯乙烯8.84t/h,体积为:8.84*1000/62.5*22.4=3168N m3/h。
组分 N m3/h %(v/v) 氯乙烯 3168 99.5 氮气 17.5 0.5 合计 3185.5 1
单体回收冷凝压力为0.505MPa(表压),0.606MPa(绝压),氯乙烯分压为0.606*99.5%=0.602MPa,此压力下氯乙烯沸点为40℃。冷凝带有惰性气体的工艺物料时,一般比露点低5度,因无单体回收氮气/氯乙烯二元体系下氯乙烯的露点温度资料,此处按精馏全凝器7度水上水自动调节阀设定的氯乙烯冷凝温度值25℃计算。
因在避免氯乙烯液化堵塞管道,二段压缩机出口温度需大于液化温度,控制在45~55度为宜,清理单体回收压缩机循环水换热器,保证二段压缩机出口温度小于55摄氏度,此处按二段压缩机出口温度55℃计算。
各物料的比热
氯乙烯 蒸汽比热容 25℃ 0.858KJ/(Kg.K) 100℃ 1.00 KJ/(Kg.K) 按线性计算 55℃ 0.907 KJ/(Kg.K) 氮气 蒸汽比热容 25℃ 0.858KJ/(Kg.K) 100℃ 1.00 KJ/(Kg.K) 氯乙烯汽化热 25℃ 298.2KJ/(Kg.K) 水的比热 10℃ 4.191KJ/(Kg.K)
冷凝过程
氯乙烯气体+氮气(55℃)→氯乙烯气体+氮气(25℃)
→氯乙烯液体+氮气(25℃)
冷凝热量
Q1=8.84*1000*0.907*(55-25)+17.5*1.25*0.858*(55-25)= 218166+563=218730KJ
Q2=8.84*1000*298.2=2636088KJ
Q=Q1+Q2=218730KJ+2636088KJ=2854818KJ
所需水量
因溴化锂机组问题,生产中7度水进出口温差约3~4℃(设计为5℃),设温差为4℃。
换热器热负荷:
Q=WcCpc△t
Wc=Q/Cpc△t=2854818KJ/4.191KJ/(Kg.K)/4K=170294Kg=170t=170m3
所需水量170m3/h。
实际生产情况,各釜周期不一样,出料时间无法平均分布,无法避免一小时同时出料两釜。
一小时出两釜料:
回收单体量42*(1-85%)*2=12.6吨单体/小时,排氮25m3
Q1=12.6*1000*0.907*(55-25)+25*1.25*0.858*(55-25)= 342846+804= 343650KJ
Q2=12.6*1000*298.2= 3757320 KJ
Q= Q1+Q2=4100970KJ
Wc=Q/Cpc△t=4100970KJ/4.191KJ/(Kg.K)/4K=244687Kg=245t=245m3
管径核算
若按平均出料,不考虑每小时出两釜料,管道内水的经验流速为3m/s。Wc=170m3
r2=Wc/(π*r2*3.142*u*3600)=0.005
r=0.07,R=2r=0.14,r=150mm,理论上设计能满足我厂生产要求,实际生产情况是无法满足。
(2)按每小时出两釜料
Wc=π*r2*3.142*u*3600,管道内水的经验流速为3m/s。
r2=Wc/(π*r2*3.142*u*3600)=0.007
r=0.084,R=2r=0.084=0.167,R=200mm
由于我厂7度水压力不足,根据超声波实测流量计算流速为1.5m/s
r2=Wc/(π*r2*3.142*u*3600)=0.0144
r=0.120,R=2r=0.240,R=250mm
需新增DN250的7度水管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