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经费正常公开只是一个开始.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公经费正常公开只是一个开始

三公经费正常公开只是一个开始三公经费公开的效率及质量的提升,必须给予肯定,但是,社会各界对三公经费的关注和监督不能到此为止。 中央部门的三公经费公开进入第二年,这一次各部门不再扭捏,两天之内几乎所有部门都公开了2011年的三公经费执行情况及2012年的预算。而在内容上,也较2011年有了较大进步。但,这只是一个开始! 2011年吵了大半年的中央部门三公经费公开问题,在2012年似乎已不受关注。整个上半年,无论是媒体,还是在网络上活跃的网友,都较少提及三公经费公开问题。但7月19日和20日连续两天,几乎所有的中央部门都在各自的官方网站上公布了2011年三公经费决算及2012年预算情况。一时间,让媒体和网友们有些措手不及。 三公经费公开的效率及质量的提升,必须给予肯定。这一点,从媒体采访的专家观点及众多网友的评论中,已经有了体现。 当然,最值得称赞的是中央高层对三公经费公开一事的高度重视。20日之前集中公开绝非偶然,这或许是一个底线。可以确定的是,今后三公经费的正常公开已不成问题。 但,社会各界对三公经费的关注不能到此为止。因为,这只是一个开始。其实,与三公经费公开的同时,一些部门还公开了行政经费。毫无疑问,更多的费用将要公开,中央部门的财政信息将会变得越来越透明。而中央部门公开三公经费之后,将会是地方部门公开三公经费,即从纵深角度全面铺开。 三公经费公开只是一个试点项目。而仅此项目本身,仍有很多内容需要完善和提升,很多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通力配合。 首先,中央各部门之间进行横向对比,主动找出差距并积极改进。这项工作其实相对简单,以每人次出国平均费用为例,多在2万至4万元之间。但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次均出国费用为5.63万元,国家行政学院次均出国费用为5万元。这两个部门就应该仔细找找原因,是机票太贵还是住宿太贵,哪些可以节省。 其次,媒体应进行及时、准确的直观报道。对于此次三公经费公开,媒体报道还算及时,但错误相对较多,而且并不直观。 笔者发现,仅中央部门2011年三公经费总决算数,就出现了93.6亿、60.5亿差距极大的两个数据。另外,很多媒体都是以文字形式罗列了一些部门的三公经费情况,没有任何重点可言。 再次,应成立完全由民间专业人员组成的监督组织。三公经费公开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接受全社会的监督,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关心此事且具备监督能力。只有代表民众利益的专业人员组成的专业组织,去进行专业的研究分析,才能有效行使民众的监督作用。其实,从前两次三公经费公开后的社会各界的反应来看,绝大多数民众是看热闹,并未提出实质性的问题。而专家们受利益驱动,大多数老生常谈,说一些无足轻重的话。问题提出的越少,三公经费越有可能会流于形式,最后变得无人关注。 第四,应建立问责机制。质疑、问题提出来后,不答复、不解决怎么办,这是一个非常关键且现实的问题。没有问责机制,三公经费的公开意义将大打折扣。其实,香港廉政公署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经验。今年3月份,香港原特首曾荫权迫于压力,出席立法会特别答问大会,为自己的负面新闻动摇公众对香港信心向市民及公务员道歉。而他的负面新闻,在内地来说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足道哉! 另外,必须要对三公经费相对较低的中央部门给予一些奖励。没有奖励,哪个部门会在节约开支上下功夫呢?实际结果是,各中央部门的决算和预算的结果基本保持一致,在一个高位上运行。 早在三公经费公开前,许多政务信息都进行了公开。但效果并不理想,且变得越来越流于形式。而此次三公经费公开,应在开始阶段,就尽量杜绝此前的问题。 1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