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法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实践应用.doc

交际法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实践应用.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交际法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实践应用

交际法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实践应用随着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和《基本要求》的出台,明确了高职人才培养要体现“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精神;国家专门针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的英语能力测试(PET)中,在口试基本要求里,明确指出考试目的是“检测考生的英语口头实用交际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口头实用交际能力呢?交际法是值得在高职英语口语课堂上广泛推广的一种好方法。 交际法与其说是一种教学方法,还不如说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为了使交际法能更好地应用于高职英语口语教学实践中,我们对交际法要进行重新的认识,以便创造性地使用好它。 一、正确理解“交际是目的,又是手段” 比如说交际话题的设定,如果能正确的理解“交际是目的,又是手段”的话,我们对话题的选定就会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不是仅仅拘泥于交际课堂的形式:要么是学习感恩节时谈感恩节,要么是春节一年又一年,年年谈的还是春节。对于前者,我们的学生可能会因为陌生或了解不多而感到无话可说。对于后者,我们的学生却又会因为年年如此的春节太熟悉太模式化,没有新鲜感而感到不愿多说。那么学生到底愿意说些什么呢?有一年笔者正要上《走遍美国》第六集《感恩节》时,正巧是情人节刚过。本以为同学们对这个洋节了解不多,只想在上课之前稍做介绍。没想到,一句“Do you know Valentines Day?(大家知道情人节吗?)”让课堂炸开了锅。从同学们眉飞色舞的表述中我才意识到,情人节对于眼前这班学生来说是超乎想象的美好和令人兴奋。“How did you spend this Valentines Day(你是怎样过的情人节)?”如此简单的一个话题,学生们整整谈了两个课时。我发现,讲述的学生都非常留意我的引导和帮助,接受非常快。聆听的同学也非常专注,在分享同学的情感故事的同时,不时在轻声嘀咕着什么,有时会情不自禁地大声提示出来……同学们在讲述自己真情实感故事的时候,不知不觉地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交流。 二、恰当运用“微技能学习模式” 我们既要重视交际,又不能忽视或削弱微技能训练。有很大一部分教师都存在这样的误解:高职院校的学生,英语学习经历了从小学到初中(三年制高职生又经历了高中)的长期学习,字母、音标、发音基础,词汇、句型、语法知识,哪样知识没有学习过,还用得着再进行这些微技能训练?口语课上就让他们自由交际吧。殊不知,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他们从小到大所接受的教育主要还是应试教育,用于交流交际的英语语言,对他们来说仅仅是教科书里的串串字符、教师灌输的条条框框和考试卷上的标准答案。某生可能会很准确地用“bread and milk(面包和牛奶)”回答考卷上的问题“What do you usually have for breakfast?(早餐通常吃什么)”,但现实生活中同样的问题,他却回答不了,因为他常吃的早餐是“热干面”。更多的学生学的是“聋子”英语和“哑巴”英语:空有一肚子学问,要么是由于听不懂别人说的话、要么是由于自己的发音太糟糕别人听不懂,从而失去与人交流的可能性。因此,要正视学生本身英语底子普遍差、英语口语更差的现实,在口语课教学的头几个星期里,为了帮助学生获得开口说话的动力和信心,适时地补充进行一些语音基础入门的教学训练,借鉴传统口语教学的精华,对一些发音难点进行专项练习:难发的音如[ai]、th、[w]、[v] 等;重音易错的词如interesting,hospital,photograph/ photography/ photographer,suburb/suburban,等;有变音现象的词如house―houses,dinner―dinning room,和有清音浊化现象的一类词,如school,study,street,experience等等。同时,为了避免机械练习的枯燥和乏味,还应该把音放到词里,把词放到句里,把句放到语篇或情景里加以模仿训练。这样,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为初步的交际做了铺垫。更重要的是从一开始就给学生灌输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多听、多模仿到脱口而出的交际能力的形成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三、“教与学”新内涵 交际法所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并不是要全盘否定教师“教”的职能,而是要淡化其“教授书本知识”的职能,进而突出其“指导运用”的职能;学生的学习观,也由单一的学习一切教师教授的书本知识变为有意识的培养和形成自主的学习能力。 笔者在口语课堂的教学中一直坚持这样两个原则: 1.实用教学原则:教学重点不一定是学生不会的或教科书所要求的,但凡是与学生实际交际相关的一定是教学的重点。 比如句型教学,《走遍美国》第十五集《二度蜜月》第一幕里有这样两个句型: 1)―Whats this for(这是为啥呀)? ―Ju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