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哈尼族电影《俄玛之子》美学研究.docVIP

关于哈尼族电影《俄玛之子》美学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哈尼族电影《俄玛之子》美学研究

关于哈尼族电影《俄玛之子》美学研究[摘要]近年来少数民族电影异军突起,广受好评。《俄玛之子》作为《花腰新娘》之后又一力作在民族风光的展示、民族精神的体现及民族习俗的凸显上有很大的突破。本文致力于此影片的美学分析,从五大角度探究《俄玛之子》的美感源头并展望少数民族电影的未来。 [关键词]俄玛之子 哈尼族 梦想 美 [中图分类号]J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1-0081-01 一、《俄玛之子》的简介 哈尼族电影《俄玛之子》是编剧兼导演李松霖作为儿子献给父亲、作为游子献给故乡父老的纯粹的少数民族电影。它以孩童成长路上的寻梦为主题,同时交织着如山的父爱、绵绵的友情、千丝万缕的师生情以及哈尼族的民族情谊。 主人公阿水生长在一个哈尼族的普通人家,一家人憨厚老实,质朴善良,他则是个聪明好学又有着强烈好奇心的孩子。阿水上学后认识了阿妮,成为了好朋友。阿妮的妈妈朱老师组织大家看《祖国的花朵》,从此他对电影不可自拔。阿妮落水生病离开了村寨。阿水对电影如痴如醉,于是为了电影偷捡父亲遗失的钱,为了电影逃离的姐姐婚礼。父亲为了儿子的梦想,卖了惟一的耕牛并经过培训成为了一名山寨间的电影放映员。小阿妮死后阿水更加对电影执着,之后某剧导演选中了阿水,多年后阿水最终作为导演参加电视节目回忆这一切的一切。 二、《俄玛之子》的美学分析 (一)名称及主题之美 俄玛是哈尼童话中的母神,因为了哈尼人偷谷下界而遭到残酷惩罚,为此哈尼族对俄玛有着无限的崇敬。本片命名为《俄玛之子》想必寓意为天之骄子,就是追寻梦想的孩子苍灵万物都在保佑他、庇护他,他是整个哈尼族的骄傲。以民俗象征为电影命名,内涵深刻的同时剧增美感。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有意味的名称就形成了美。寻梦这一主题本身就富有强烈的美感,所有的梦想都是美好的,都是激情燃烧的,都会让我们为之膨胀、为之痴狂,让我们把所有的豪情壮志付诸于行动。梦想是永远时尚的话题,爱也同样时尚。此片父子情、师生情、朋友情、民族情显示得淋漓尽致。爱支撑着梦想,爱和梦想永恒缭绕着,激昂着,绽放着。 (二)自然之美 本片取景于红河的欧式古镇迤萨,它展示的场景完全遵循原貌,并无艺术性篡改。因为导演身为本地人,对本民族自然环境的拍摄更加独具慧眼。苍茫的大山、秀丽的河水、别致的蘑菇房及悠远的梯田都透射着美的气息。最让人惊叹的便是梯田文化的展演,“它随四季变换出的色彩,是一种神奇崇高的壮美;它所呈现出的线条、韵律和节奏浸透了哈尼族的民族精神和无限情思。因而,我们称梯田为大地的艺术和大山的艺术。”影片中的梯田景观不愧为鬼斧神工,大山的艺术品。整体看来它随山体起伏,仿佛一个个小水盆,晶莹透亮,连绵不绝;细致看来它转折挪移,铺天盖地,山舞银蛇,震撼着世世代代的哈尼人。 (三)人性之美 “哈尼族的民族性格可以用其坚如石,其柔如水来比喻。”电影中,父亲让阿水读书,阿水偷捡父亲遗失的钱,父亲因此跌伤膝盖,但他没责打阿水。因为爱,他坚强地挑着家庭的重担和儿子的梦想,卖掉家里惟一的耕牛,自修成为电影放映员。他爱孩子,坚如泰山,厚重的爱;朱老师艰苦办学,爱生如爱女,柔如溪流,缠缠的爱;阿妮和阿水的友谊,稠稠的情怀;乡亲们为阿妮治病筹钱,整个族人的浓浓情意。本片深刻地体现了哈尼族人民的民族精神,体现其人性的美,体现了那种质朴脱俗、坚韧顽强、温顺谦和及大爱无疆的人格魅力。 (四)民俗之美 阿妮病重时由哈尼族的摩匹为阿妮驱邪治病;阿水生病时母亲和父亲为阿水叫魂;姐姐结婚时的抢婚习俗及阿妮的丧葬习俗都与电影情节联系极其紧密,水乳交融地互相渗透其中。婚丧嫁娶各种民俗活动镶嵌在故事中顺承发展着,有机地结合着,体现着哈尼族特色的力与美。 影片里的哈尼男子头缠包头,身着布衣;哈尼女人身着超短裤,尚黑色调,上衣对襟或斜襟,头戴尖顶白布巾。服饰极为有特色,以客体的视角来看非常时尚,以主体的视角来看确实别有内涵,这取决于他们的自然环境,方便他们在梯田里耕种作业或上山下坡行路。 民族歌舞在影片里也得以体现,姐姐和阿水玩耍时所唱的童谣及最后阿水在选拔演员时所跳的哈尼族舞蹈,这种有意无意的穿插使得电影非常丰满。这不只是一部叙事的电影,这还是一部哈尼族元素的展演。这是一部哈尼人的歌剧,表达着美好的民族精神,充满魅力的民族风光,无限精彩的民族文化。故事与民族文化的有机结合,使得影片集美感于大成。 三、小结 “由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汉族文化的强势地位无法比拟,于是在文化交流中呈现一种不对称结构,即汉族文化以其特有的强势形成了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冲击,少数民族文化的地域特点则限制了其在传统媒体条件下的外部传播。”很多少数民族文化出现了“汉化”的现象,而像这样电影中民族文化元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