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分月扇舟蛾综合防治技术
分月扇舟蛾综合防治技术摘要:分月扇舟蛾在吉林省一年发生三代,该虫具有繁殖力强、发生范围广、危害严重的特点,是杨树人工林一大主要食叶害虫。采用搂烧落叶法、毒笔阻隔法、地面喷药法和生物防治法,可有效控制害虫为害。
关键词:分月扇舟蛾;综合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76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7-0184-1
分月扇舟蛾(Clostera anastomosis(L.))属鳞翅目舟蛾科,是吉林省杨树人工林一种重要食叶害虫,该虫具有一年多代、繁殖力强、成灾快等特点。2009年—2012年间,在吉林省西部“三北”防护林区内连年成灾,危害十分猖獗,给林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2012年6月13日,省林业厅发布分月扇舟蛾灾害红色预警,提醒全省各地各单位做好虫情监测和防治工作,防止重大灾害发生。
1 生物学特性
分月扇舟蛾在吉林省一年三代,有4个幼虫食叶危害期。以2龄幼虫作白色薄茧在上一年的枯枝落叶层和树皮缝中越冬,翌年4月下旬出蜇,开始上树危害;2—3龄幼虫主要在树冠下层危害;4—5龄幼虫则进入暴食期,开始扩散,主要危害树的顶部。5月下旬化蛹,6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6月中旬7月上旬为第一代幼虫期,7月中旬为第一代成虫羽化,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第二代幼虫期。8月中旬第二代成虫羽化,8月下旬第三代幼虫开始孵化,9月下旬第三代幼虫发育到2龄幼虫,开始下树越冬。
幼虫共5龄,同一卵块孵化的幼虫比较整齐,具有群居危害习性,1—2龄幼虫取食叶子的下表皮和叶肉,仅留下表皮。幼虫有吐丝下垂、随风传播的习性。3龄以后食量开始增大,并分散取食。幼虫老熟后在树上吐丝卷叶于其中化蛹。分月扇舟蛾成虫趋光性较强,并具有短距离迁飞习性,在发生地成虫产卵于叶背面,呈多层块状。
2 大发生原因
造成分月扇舟蛾大发生原因,有其自身因素,也有外部因素,是自身遗传学特性与外界条件相适应的结果。
2.1 增殖率高
分月扇舟蛾除1年发生3代外,繁殖率极强,理论增殖力可达800万倍。这是该虫在短期内爆发成灾的主要原因。成虫具有短距离迁飞的习性,延长了猖獗期危害。
2.2 树种单一
吉林省西部70%以上为杨树人工林,树种单一,为分月扇舟蛾大发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
2.3 天敌种类少
分月扇舟蛾天敌种类仅有7种,在增殖期和猖獗期控制作用弱。但分月扇舟蛾颗粒体病毒(Cranuiosis virus)一旦感染,害虫死亡率可达97%以上,是限制分月扇舟蛾种群增长的重要因素。
3 综合防治技术
根据分月扇舟蛾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及西部森林状况,制定了以全面防治分月扇舟蛾第三代(即越冬代)幼虫为主;以防治其他两个世代和巩固前期防治成果为辅的综合防治技术实施方案,进行“统一区划、分区治理、综合防治”。
3.1 害虫上树前防治技术
3.1.1 搂烧树叶灭虫技术 3月下旬至4月中旬和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害虫下树和上树前这段有利时机,选择枯枝落叶较为集中,害虫95%在树下越冬,且修了枝的林分,将树叶搂到行间,在无风或微风天气条件下,火烧树叶内越冬幼虫。
3.1.2 毒笔阻隔灭杀技术 4月中旬害虫上树前,在树干上用毒笔划毒环阻杀上树害虫。选择林分同上。在每株树胸高处用毒笔划两圈,要每条毒环闭合,毒带宽度在1—15厘米之间,以两环距离5—8厘米为宜。
3.2 害虫上树后防治技术
4月下旬至5月中旬,选择手动喷药机和机动喷药机进行防治。树高3—6米用机动喷药机灭虫,虫口密度高则用3%高效氯氢菊酯1500倍液灭杀幼虫,如果虫口密度低则用1.2%苦参碱乳油1000倍液,即可有效控制害虫危害。
3.3 生物防治技术
6月下旬和7月上旬,在害虫产卵盛期,用释放赤眼蜂的方法来控制和降低害虫虫口密度,巩固春防防治成果。放蜂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放蜂为总数蜂量的80%,第二次放蜂为总放蜂量的20%。每公顷25片,分50个点放蜂。
作者简介:刘波(1973-),男,吉林省公主岭市龙山乡林业站助工,研究方向: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考语文:92个常考易错多音字.doc VIP
-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专用课件.ppt VIP
- 扩频通信课后习题解答.pdf VIP
- AVL_CRUISE_2014_整车经济性动力性分析操作指导书.doc VIP
- 卫生部手术分级目录(2025年1月份修订).doc VIP
- 电流电压习题.doc VIP
- 新项目方法验证能力确认报告2023简化模板:环境空气 铅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 539-2015.pdf VIP
- SY 4032.3-93石油建设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通信工程(通信管道工程).pdf VIP
-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docx VIP
- 恒大集团工程管理手册.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