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刘凤书-一路走来都是歌
刘凤书:一路走来都是歌1981年10月在北国红城乌兰浩特市,改革的春风催生了一个“新生儿”――这就是乌兰浩特卷烟厂。
乌兰浩特卷烟厂成立之初,条件极为简陋,厂房用的是一个下了马的小化肥厂的旧厂房,没有院落,周围都是荒草滩。回想1982年进厂时,今年已经51岁的李保国捏着调令到卷烟厂报到,尽管之前已打听好烟厂的位置,但找了半天,愣没找到卷烟厂在那里。其实,已从小化肥厂旁走了好几个来回,无论如何不肯相信这就是他要找的卷烟厂。
“卷烟厂是从零开始的”。现任厂长刘凤书亲眼见证了这一切。1982年,时年32岁的刘凤书,被调到卷烟厂任党总支副书记。
刘凤书,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响应毛主席号召,作为一名知识青年下乡到了科右前旗,后来被选调到乌兰浩特钢铁厂所属马鞍山铁矿厂,由于出色的工作能力,她被推上领导岗位,她做梦也没想到会跟卷烟厂结下了不解之缘。
卷烟厂的职工来自两部分:一部分是从其他企业调来的,一部分是下乡的知青,年龄大的大小的小,没有人熟悉烟草工艺,没有管理队伍,没有技术研发人员,甚至连原料都没有,可谓一穷二白。
卷烟厂是靠90万元银行贷款起步的。
有了起步资金,厂里先后从呼和浩特卷烟厂、长春卷烟厂、天津卷烟厂聘请来了技术员、质检员。1982年4月,卷烟厂正式投产,5月份就出了产品。比90年代的深圳的速度还要快好多。
起步就有了效益,当年产量3000箱,产值192万元,税金142万元。这使乌兰浩特市委、政府的领导很振奋,但更振奋的是卷烟厂的领导和80多名职工。这数字虽然不大,但它给了创业者坚定的信心。
经磨历劫 倔强葱茏
乌兰浩特卷烟厂把“峻岭上的青松”不屈不挠的品格作为立厂精神,也正是这种精神,让卷烟厂的职工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倔强的挺直了腰杆儿。
国家“七五”期间,卷烟厂投资了七千多万元,购进了“新中国”卷烟机,形成了五万箱生产能力。“八五”技术改造投资1.2亿,形成了十万箱的生产能力。“九五”、“十五”,形成了十二万箱的生产能力。厂长刘凤书回忆说:“七五期间是卷烟厂的起步阶段,全厂职工靠的是峻岭上的青松企业精神; 八五期间,卷烟厂则靠的是更为理性化的科学管理。”
1999年,卷烟厂通过了ISO9000标准认证。为了使企业在科学有序的框架内运行,刘凤书带领她的团队,曾为自己的企业最多时建立了近三百个制度。
时间飞跃到2008年,卷烟厂十年磨一剑,凭着国际标准“三标一体”的科学、规范管理。(三标一体的管理是在九千标准的基础上,加上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使企业管理更科学、人性、高效,运行更规范,职责更明晰)乌兰浩特卷烟厂因此得到质的飞跃。
天降大任
对于乌兰浩特卷烟厂职工来说,卷烟厂就是天;对于乌兰浩特卷烟厂厂长刘凤书来讲,卷烟厂的职工就是天。
1998年,乌兰浩特卷烟厂厂长退休,经过上级批准,对厂长职位实行民主选举。七个有资格参选的厂级领导为候选人,五百二十多名职工坐在一起投票,时任工会主席的刘凤书,以绝对优势当选。
刘凤书当了十三年工会主席,当选厂长是职工对她工会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对他、乃至对卷烟厂未来的期待。
在职工的眼里,刘凤书是一位好大姐,好母亲,母亲自然会对孩子负责。
刘凤书却感觉到有点茫然不知所措。当工会主席,她只想多为职工做点实事,把“官”做得名符其实,没想到职工却给了天大的信任。这让刘凤书既感动,又有几分担心,生怕辜负了大家。
刘凤书没有抓过生产运营,没有做过实质性的企业管理,更没有市场销售经验。
1998年11月,刘凤书一上任,就遇到了实际的困难。11月底,在北京举行的一个烟草企业订货会上,乌兰浩特卷烟厂比上半年少定了两千三百箱,这对于一个当时年产只有六万箱的一个小厂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刘凤书第一次意识到,企业要发展,销售是重中之重。
屋漏偏逢连夜雨,1999年,国家烟草行业产业政策调整,开始关闭年产10万箱以下的烟厂。刘凤书顶着压力,开始跑市场,决心在企业没被砍掉之前,把企业做精做强,走出困境。
跑市场是从内蒙古东部呼伦贝尔开始的,然后是通辽,赤峰,锡林郭勒盟。
到了锡林郭勒盟以后,身为厂长的刘凤书,不顾个人得失,专看垃圾堆,还有路边的壕沟,一看所有的空烟盒,都是张家口卷烟厂生产的山海关烟和迎宾烟,没有一个是乌兰浩特卷烟厂的品牌。情急之中刘凤书心生灵犀:要想把品牌做好,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开发一个既适合当地人口味,又契合当地人审美观念的品牌。
――就这样,锡林河牌卷烟诞生了。
锡林郭勒不到23万平方公里,一共90万人口,所有的牧民对锡林河那首脍炙人口的歌都会唱。像那美丽的歌声一样,锡林河牌卷烟迅速香飘草原各个角落,第一年就卖了2000多箱,到了2005年已达一万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