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吴良村教授诊治原发性食管癌临证经验
吴良村教授诊治原发性食管癌临证经验摘 要:论述国家级名中医吴良村教授诊治原发性食管癌临证经验,分析其辨证论治的特色及规律。并运用其经验,在术后、放疗、化疗期间及前后,科学应用中药配合、协同增敏作用,提高了疗效及患者的耐受力。
关键词:食管癌;辨证论治;配合放化疗;临证经验
中图分类号:R7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97(2008)06-055-02
吴良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所在医院肿瘤科主任,为国家级名中医,中国中医药学会肿瘤学会、中国抗癌协会传统医学学会委员。从事医疗临床工作40余年,临证善于辨证论治,擅长用中医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和内科疑难杂症,并对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各种肿瘤有特别专长。
吴良村教授对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思想治疗各种肿瘤具有独特的见解,尤其在治疗中晚期食管肿瘤方面屡屡获得良好效果。笔者从师侍诊,幸蒙教泽,颇有所得,现将其精髓部分陈述如下,愿与同道共享,希望对原发性食管癌的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1 食管癌的病因病机
食管癌属中医学噎膈范畴。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医宗必读说:“大抵气血亏损,复因悲思忧恚,则脾胃受伤,血液渐耗,郁气生痰,痰则塞而不通,气则上而不下,妨碍道路,饮食难进,噎塞所由成也。”吴教授认为,食管癌的发病是在全身正气虚弱的情况下,复因情志不遂,肝郁气滞,久而脾胃受伤,运化功能减弱,津液失于正常输布与转化而内聚成痰;肝郁气滞,失于宣畅,渐致血行不畅,终为“死血”;痰瘀毒聚,互结为有形之邪,阻于食管,妨碍饮食下咽而发为本病。此外吴教授认为,食管癌离不开中医“郁证”范畴,《素问“木郁达之”。《证治汇补”郁病虽多,皆因气不周流,法当顺气为先”。本证患者多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疏泄功能失调,或乘土或侮火,逐渐引起五脏气机失和所致,而表现为心情抑郁、肝郁不舒等证。基于对食管癌的病因病机的全面认识,吴教授以益气养阴,健脾化痰,疏肝理气为治则,采用柴胡疏肝散为主方加减,方中以柴胡、香附、枳壳疏肝行气解郁,加郁金以助解郁之功,芍药、甘草活血化瘀止痛;加冬凌草、南星、黄药子以清热解毒、化痰散结以抗癌;食滞胃脘不化,症见胃脘胀满者加焦三仙以消食化滞;嗳气频频,胸脘不畅加旋覆花、代赭石、陈皮以平肝降逆;肝郁化火,性情急躁易怒、胸闷胁胀、口苦、舌质红苔黄、脉弦数者加丹皮、栀子以解郁清热;咽中不适、如有物梗阻、吐之不出、咽之不下等梅核气症状者加“四七汤”加减化痰理气解郁;数欠欲伸、悲伤欲哭者合甘麦大枣汤。
2 辨证论治
食管癌早期症状和体征不明显,来诊患者大多数出现进行性反复吞咽困难、恶心呕吐、咽下疼痛、声音嘶哑、出血等症状,中晚期患者较多。且发病年龄多在40~70岁之间,有的合并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病情比较复杂,治疗难度较大,因此对中医辨证论治提出了新的挑战。现代《中医内科学》对本病分为忧思郁怒、饮食所伤、寒温失宜、房劳伤肾,并分为痰气交阻、津亏热结、痰窟内结、气虚阳微等4型进行辨证。吴教授认为,这种分型论治尽管有利于教学,但在临床上却很难对号人座,如此辨证,给临床操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吴老认为食道癌虽然病因病机复杂,但一个基本病机贯穿始终,这就是癌毒胶结,痰气血疲,燥湿相混,上下不通,本虚标实。吴教授总结临床发现:食管癌患者,多有接受手术,放疗,化疗的经历,手术后组织与器官受损,表现为气血不足,功能紊乱;中药宜调整脾胃功能、补气养血为主,辅以调整脏腑功能。方用太子参(或野山参)、绞股蓝、白术、黄芪、当归、熟地、米仁、陈皮等。放疗为“热毒”,易伤津耗液,致肺、胃、肝、肾阴虚亏损不足,早期宜养阴清热,太子参、北沙参、天麦冬、枸杞子,生地、萸肉、生玉竹、石斛、仙鹤草、蛇舌草等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后期宜加强滋补肝肾,多用六味地黄,一贯煎加减。化疗后常见脾胃功能失调,脾肾两亏,气血不足,首先以健脾助运为主,用党参、白术、茯苓、陈皮、米仁、竹茹、鸡金、谷麦芽等药。《素问“治病必求于本”,吴教授治疗以“益气养阴”为主,兼以“健脾化痰,疏肝理气”,辅以“软坚散结,攻邪消积”。常用基本方为:南沙参15g、北沙参15g、白术15g、生黄芪30g、茯苓10g、干蟾皮6g、灵芝30g、天龙10g、蜂房10g、冬凌草30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15g、山慈菇15g、黄药子15g、女贞子30g、菟丝子30g、枸杞子30g、生麦芽30g、鸡内金30g。同时灵活辨证,随证加减:肝气郁结型加柴胡、杭白芍、郁金、香附;肝郁化火型症见性情急躁易怒、胸闷胁胀、口苦、舌质红苔黄、脉弦数者加丹皮、栀子以解郁清热;肝胃气逆型症见嗳气频频,胸脘不畅加旋覆花、代赭石、陈皮以平肝降逆;热毒伤阴型加生地、生石膏、元参、天花粉、麦冬;气滞血瘀型加桃仁、红花、赤芍、川芎;脾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海尔平台化建设》ppt教案模板.ppt
- 九年级数学试卷讲评课.pptx
- 安徽凤阳经济开发区环境影响区域评估报告(环境影响区域评估+环境标准).pdf
- 危险货物道路输运押运人员从业资格考试模拟题及答案.doc VIP
- 八年级信息技术(下)Python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小学英语五年级The little horse crosses the river课件.pptx
- 农行反洗钱与制裁合规知识竞赛考试题库大全-下(判断题).pdf VIP
- 甄嬛传英文剧本.docx
- 2022河南省家政服务业职业技能大赛母婴护理项目技术工作文件.pdf
- 2022八年级下学期信息技术期末考试(python).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