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力弘扬瑶族文化 促进河口桥头堡建设
大力弘扬瑶族文化 促进河口桥头堡建设摘 要:本文从瑶族文化现状、弘扬河口瑶族文化与河口经济发展关系、如何弘扬瑶族文化三个方面描述和分析如何与现代社会生活相协调方面进行一些思考。
关键词:弘扬 瑶族文化 促进 河口建设
在河口桥头堡建设中要注重作为主体的瑶族的精神建设。是指桥头堡建设中起长期作用和统领作用的关键性因素,是瑶族历史与人文优势的集中表达,是瑶族文化精髓在对外开放中的重要体现展示瑶族形象和瑶族的良好精神风貌。
一、弘扬瑶族文化对促进河口桥头堡建设的意义
1.弘扬瑶族文化,发展文化产业有助于整合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弘扬瑶族文化发展文化产业,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不可代替的“润滑”和促进作用。
2.弘扬瑶族文化,发展文化产业有助于缓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文化资源是人的智力的组合,其自然成本几乎为零,投入产出更可观。比较其他资源,文化资源取之不尽,而且挖得越深越精彩。
2.1发展文化产业能够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特别是对河口大围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毁灭性破坏。
2.2发展河口文化产业可以直接拉动河口其它经济发展。
3.弘扬瑶族文化,发展文化产业是推动河口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动力。
3.1为社会建设和发展提供原始动力。文化决定着人的价值取向,决定着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
3.2为构建和谐河口提供精神动力。文化作为一种成果,融于整个经济、政治、社会建设的脉络之中,起着积极推动作用。
3.3为河口县的发展和进步提供直接的智力支持。
二、河口瑶文化的现状
1.河口瑶族现状
河口瑶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与越南老街省老街市隔河相望,因地处红河与南溪河交汇口而得名。面积1313平方千米,国境线全长193公里,最高海拔2363米,最低海拔在南溪河与红河交汇处,仅76.4米,为云贵川三省的最低点。 有瑶、苗、汉、彝等民族。1950年由蒙自县所属河口镇设河口市,1955年改河口县,1963年改河口瑶族自治县,是云南省乃至西南地区通向东南亚、南太平洋的便捷通道,是云南省的桥头堡。
瑶族是河口县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三点四二,分布于全县四个乡,主要聚居于大围山区。河口瑶族因民俗及称谓差异,又可分为两个支系。红头瑶:妇女头缠红布,衣袖裤脚绣五彩花纹,胸前缀银排扣,戴银耳环和银项圈。自称“孟”或“洞班黑尤”。蓝靛瑶:以善种蓝靛(蓝色植物染料)得名。用芭蕉叶作平顶帽,青布盖头,青色衣裤,胸饰银排扣,系红珠线。自称“秀门,吉门”。
2.河口瑶族文化现状
一是河口瑶族文化丰富多彩。作为云南省唯一的瑶族自治县,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河口瑶文化得到不断发展演变,河口瑶族文化丰富多彩。瑶族精神文化中的宗教文化内涵丰富。瑶族民间主要的宗教仪式有“打斋”、“还盘王愿(盘王节)”、“度戒”等。唐、宋以来,道教、佛教相继传入瑶族居住区。道教对瑶族影响深远,凡属于丧葬和超度的礼仪,基本上是按道教法旨进行。 河口县瑶族的民间文献数量大、种类多,而且形式独特、内容广泛,涉及民族起源、历史、迁徙、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语言文学、文学艺术、婚姻家庭、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许多领域。
历史上瑶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很早以前就习用汉语文,至今保存着的很多历史文献都用汉字记载。过去在盘瑶和兰靛瑶中,先辈们创造了一些“土俗字”,但其数目有限,不能独立成文,形成一种“词兼瑶汉”的书面混合语,用于写文献、抄经文、记歌谣和传书信等。
瑶族文学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瑶族文学一般用汉文抄录,但多数以口、耳相传。瑶族口传文学有:(1)神话传说,内容较多,情节动人;(2)寓言故事,题材广泛,寓意深刻;(3)民间歌谣,内容丰富,可分为十类:祭神歌、造物歌、生产歌、信歌、爱情歌、婚姻歌、风俗歌、甲子歌、诘难歌、新歌。中国瑶族民间著名的歌谣主要有《盘王歌》、《密洛陀》两部。瑶族民间谚语是瑶族人民用精炼的文字语言对实际经验的总结和升华,流传广泛,影响深远。
瑶族有自己的传统物质文化。他们由于居住分散和支系不同,其生活习俗内容丰富,特点十分突出。服饰文化、手工技艺、衣食住行等诸多方面。瑶族服饰极具特色,纵观古今瑶族服饰,其大同者,乃颜色多为黑色或深蓝色,女着长裙,男着对襟服,皆有头饰,且较复杂,这些都反映了瑶族各支系的审美情趣。
二是重视传统教育,吸收汉文化教育。在中国大陆瑶族中有“丛会”组织,它结合祭社活动,每年在寨老家举行2~4次会议,主要是讨论一年中的大事,并制定社约以约束村民,同时也利用歌谣、故事或读经来进行文化教育。
三是河口瑶族传统文化没有真正形成新的产业,依托民族文化资源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力度不够。由于缺乏资金及人才,民族工艺品未形成规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