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会学视野中教育公平问题思索.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社会学视野中教育公平问题思索

对社会学视野中教育公平问题思索摘要:在社会学视野中,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问题在教育领域的折射,也是公平价值观念在教育领域中的体现和延伸,它蕴涵着社会对个人的关怀,是人类文明的集中表现。 关键词:社会学视野;教育公平;社会变迁;社会分层;社会流动 对教育公平问题学术界有多个学科在进行研究,不同的学科研究的角度不同。在伦理学上,公平被理解为公正、正义,被用作评价社会制度的一种道德标准,被看作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从经济学角度来说,教育公平是和教育资源的分配与享受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公平从法学视角看,就是受教育权利的普遍化问题,是一个基本人权问题。 从社会学视角看,只有把社会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全面地、科学地认识社会的各种组成成分和各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社会学往往通过研究这些关系来揭示不同人群之间的差异,尤其是可能会导致社会不公的等级差异。如此形成的社会学视野中,便包括了以社会平等为核心的一系列范畴,诸如社会结构、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社会变迁等等。 一、社会变迁中的教育公平 中国的社会转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到90年代有拓展,其最主要标志是市场化所引起的观念与制度的变化以及社会结构的变化,由此引起的社会公平和教育公平问题已持续多年。 教育公平的核心问题是“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我国的教育公平,在精英和大众之间摇摆。在社会转型时期,由于经济市场和教育市场的非均衡性,作为一种人权的受教育权和学习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和历史相对性,从而形成了教育公平的时空变迁模式。 据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教育机会分配经历了两个截然相反的阶段。1949-1978年的30年间,政策导向是促进教育机会均等化。由于采取了推进大众化教育模式、大幅度降低学费或免费入学、优先录取工农子弟等政策,致使家庭的社会资本(父亲职业地位)、文化资本(父亲文化水平)和经济资本(家庭年收入)对子女受教育机会的影响程度明显下降(由20世纪50年代的16%下降到80年代初的9.9%)。与此同时,城乡之间的平均受教育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户口身份对个人受教育机会影响力也由50年代的17.9%下降到80年代初的11.1%。1978年以来,由于大众教育模式向精英化教育模式转变、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变,家庭背景对子女受教育机会的影响力迅速从80年代初期的9.9%猛增到90年代的17.9%,户口身份对教育机会的影响力也从80年代初期的11.1%增至12.7%(李春玲,2003)。 国际比较研究表明,工业化越低的社会家庭环境(特别是父母的职业)对学生获得学业成功的影响越小。现代社会都以正式教育作为分派地位的依据,个人接受学校教育的多寡及其获得的学位及证书对其以后的地位都具有重大、持续的影响。从文化视角来看,教育公平具有明显的阶层等级性。学校再生着社会等级结构。正因为学校与成人地位息息相关,教育遂成为社会不同阶层团体改善其地位的冲突焦点。 面对新世纪全球化的各种挑战,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均把教育改革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策略,但总无法转变社会的不平等结构,无法促进社会正义之实践。 二、社会分层与教育公平 我国的阶层划分主要是依据社会成员的社会特征的相对差别的划分,划分的标准是多元的,如区域的、所有制的、经济收入、职业的、生活方式等。以某一标准而划分的群体之间存在的社会地位差别就可以视为阶层差别。 阶层差别则在社会的转型期中有突出的表现。作为同一层次的社会成员在现实条件下的各种利益和机会是相接近,而不同层次的社会成员则有越来越明显的差别。 首先,城乡居民的生活条件的差异是我国二元社会结构的特征,它也是城乡居民教育机会不均的最严重表现。我国城乡差异一直是比较严重,特别在教育政策导向上,长期偏重优先发展城市教育事业,造成教育投入和师资条件倾斜的局面,农村的教育无论是在办学条件、教学水平,还是在教育机会和教育投入上都远远落后于城市。 其次,城镇居民的工作单位性质是我国社会分层中较为特殊的一个标准,仍然影响居民的生活条件及其子女的教育机会。单位的性质集中反映社会与个人的利益关系,社会成员通过单位与社会联系并获取自己应有的社会地位和利益。因此,单位的社会功能逐渐强化并成为划分社会阶层的一个依据。而社会成员在不同单位中所获得的形式和实质利益差异也逐渐明显起来,这些个人经济收入的差异使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的条件和消费水平大为不同,成为不同社会阶层。目前不同性质的单位从业人员所形成的阶层在我国是相当普遍,代表着工薪阶层中的分化,工薪阶层的等级差别正在扩大,而他们之子女的受教育机会也因此有所不同,随多种所有制及多种经济成分收入的合法化,新的社会不平等将逐渐加剧,教育不公平的问题也越来越严峻。 最后,由行业和职位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