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院调脂药物应用情况分析
我院调脂药物应用情况分析[摘要] 目的:了解我院调脂药物的使用情况与发展趋势。方法:对我院2007~2009年调脂药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药物利用指数(DDI)和限定日费用(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调脂药物的销售金额逐年增加,DDDs以阿托伐他汀为高,所用降脂药物的DDI都小于1。结论:我院调脂药物的使用量逐年增加,应用情况基本合理。
[关键词] 降脂药物;用药频度;药物利用指数;限定日费用
[中图分类号] R972+.6[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10(b)-123-0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在中老年人群中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呈现快速的增长趋势。血脂异常升高是导致此类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脂血症(hyperlipemia, HP)指由于脂肪代谢或转运异常,导致血浆内一种或多种脂质高于正常范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HP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和复合型高脂血症。合理利用调脂药物治疗HP,可以有效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为了解我院调血脂药物的应用情况,对我院2007~2009年调脂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调取2007~2009年的药品销售记录,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2 方法
详细登记各类调脂药物的品名、规格、应用剂量、用药天数。以《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1](2005年版)和《新编药物学》[2](第16版)推荐的成人日剂量确定限定日剂量(DDD),文献未收载的新药按药品说明书推荐的成人平均日剂量,并结合临床用药习惯确定。用药频度(DDDs)=某药的年销售总量/该药的DDD值,DDDs具有加和性,其值越大,反映此药的使用频率越大。药物利用指数(DDI)=某药的DDDs/该药的用药总天数,DDI≤1为合理用药。限定日费用(DDC)=某药的年销售额/该药的DDDs,某药的DDC表示患者应用该药的平均日费用,代表其总体价格水平,DDC越大,表示患者的经济负担越重。
2 结果
2.1 2007~2009年我院调脂药物采购金额及排序
对2007~2009年我院调脂药物采购金额及排序进行统计,具体数据见表1。
2.2 2007~2009年我院调脂药物DDDs、DDI、DDC及排序
对2007~2009年我院调脂药物DDDs、DDI、DDC及排序进行统计,具体数据见表2。
3 讨论
从我院调脂药物应用情况来看,2008年和2009年较2007年分别增长了124.9%和252.3%,远高于资料所统计的数据[3]。这可能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此类患者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二是由于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逐步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医保的大力推广,使原来没有能力到医院治疗的患者来到医院治疗,所以患者的人数呈爆发式增长。从用药品种来看,主要集中在他汀类药物,此类药物中应用最多的是阿托伐他汀(2009年占调脂药的97%)。从统计资料看,各种药物的DDI都小于1,说明医师在治疗上都比较谨慎,应用相对合理。从各种药物的DDC来看,他汀类药物远大于非诺贝特,尤以立普妥为最高,因此从经济角度来看,非诺贝特在治疗中最具有经济性。
当前临床应用的调脂药主要有四类;羟甲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甲氧芳酸类(或称贝特类)、烟酸及其衍生物、胆酸螯合剂(或称降脂树脂)。除了上述四大类外,还有多烯脂肪酸类和植物提取类药物。统计显示,我院调脂类药物只有他汀类和贝特类两种。在几年前治疗HP时,临床也应用其他类药物,诸如鱼油烯康、多烯康、血脂康、脂必妥等,但随着他汀类药物的发展,逐渐退出了临床。他汀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肝脏内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HMG-CoA还原酶而减少胆固醇合成,降低胆固醇水平,大剂量使用可以显著降低血清三酰甘油水平。此类药物除了治疗HP外,还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用于冠心病的一、二级预防[4]。贝特类药物是治疗HP的常用药物之一,此类药物通过增加脂蛋白的活性,增加极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VLDL-TG)清除,来降低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C)和三酰甘油(TG),同时也降低总胆固醇(TC)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
应用调脂类药物时要警惕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由于他汀类药物(普伐他汀除外)的代谢均在肝脏通过细胞色素P450(CPY)酶系统进行,因此在应用这类药物时会与能诱导或抑制CPY450酶的药物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导致他汀类药物生物利用度增加,血浆浓度升高,使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增加,尤其是肌病危险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