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新生代摄影师人像作品选介.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生代摄影师人像作品选介

新生代摄影师人像作品选介编者按:这里给大家介绍的是世界范围内被认为最有潜力的一些青年摄影师,他们活跃于当今的摄影界,被誉为摄影的“新生代”(regeneration)。 “新生代”概念的提出源于200S年瑞士爱丽舍博物馆举办的“50位新生代摄影师”联展,意为“再创造,重新确立”。史上的摄影大师已渐行渐远,而创新成为新一代的课题。这些青年人面对当前社会的使命、问题和困难做出了自己的思考,发出了属于这一代人的声音。 生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接受过艺术或摄影的高等教育——这是新生代摄影师们的共同之处。他们已经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和成熟的艺术表现力,使用相机、photoshop等工具表达人类、物质与存在、空间与形式、工业对自然环境的侵占、战争和病痛,想象和回忆等主题,在探索摄影艺术前沿方向的同时,不乏深入和独特的个人思考。在他们的作品中,新的观念和技术手段得到大量运用,而传统训练中惯用的手法消失了。例如影室人像,虽然焦点还是如传统般地放在人物身上,但是对于人物个性的揭示却被类型学的区分所取代。 学院是否能造就杰出的摄影师?他们怎样处理艺术与商业、真实与虚构、经典与当代之间的关系?是否真的有一种被称为“学院派”的标准风格?新生代摄影师们的作品正在给出答案。 人物组合 玛拉·卢瑟福(Marla Rutherford),1978年生。2001-2004年就读于美国艺术中心设计学院。 玛拉·卢瑟福的照片展现了一个超现实的世界,将不同的人们放在一起。她作品的独创性在于将老人与孩子,受虐者和拜物主义者并列呈现出来。通过将这些人物组合放置在普通的场景中,作者把平凡与奇特混合在一起,从而使观者更加容易接受这些异常事物。在其色彩明亮的作品中,卢瑟福使用了一种接近广告摄影的风格以吸引观看者。 美容师系列 拉斐尔·赫夫提(Raphael Hetti),1976年生。1998-2002年就读于瑞士洛桑州立艺术学院。 拉斐尔·赫夫提在百货公司找到他的模特儿。采用正面的视角,他尽可能获取更多的细节以达到让脸部成为一幅图画“的效果——这个观念在被摄者身上得到证实,她们是化妆品销售员,致力于推销娇韵诗,兰蔻,香奈儿等化妆品牌。在化妆面具的掩饰下,人的个性被隐藏起来。背景中的彩妆和护肤品依稀可见却无法看清,这些产品试图让我们相信自己可以战胜时间和身体的自然衰老。创造一张脸即创造一幅图画——赫夫提拍摄的肖像非常清楚地说明了这一主题。 白化病人系列 彼得·雨果(Pieter Hugo),1976年生。 2002-2003年就读于意大利班尼顿艺术学院。 彼得·雨果是个关注非洲和发展中国家的纪实摄影师。2003年起,在前往非洲、欧洲和南美洲的旅程中,他开始了庞大的拍摄工程。在白化病人系列中,他呈现出这个边缘人群直面镜头毫无畏惧的肖像。在今天的非洲,白化病仍被认为是噩运的标志;或被极端崇拜,因为他们外表的特殊被视为一种魔力的象征。彼得-雨果的摄影报道试图为白化病平反,并观察外表的差异是如何影响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日常生活的。 虚构人物系列 伊娃·劳特琳(EVa Lauterlein),1977年生。 2000-2003年就读于瑞士沃韦应用艺术学校。 伊娃·劳特琳质疑脸部作为个体标志的观点,而这一观点却是传统肖像摄影的核心。采用一种“立体派”的风格,她从不同的角度拍摄同一人,再使用计算机来建立许多肖像,有时一人能得出30幅完全不同的影像。通过观看肖像,我们无法得出任何关于模特儿个性的信息。 粘土雕塑系列 苏伦·帕克(Suelien Parker),1972年生。2001-2004年就读于美国视觉艺术学院。 雕塑,摄影,数字处理——苏伦·帕克使用了多种手段来探寻真实与幻想之间脆弱的边界。她所描绘的世界是用一种不干的粘土制造出来的,帕克拍摄自己的雕塑作品并在电脑中进行加工,使用儿童书籍上的颜色。她所创造的形象仿佛是儿童读物里的人,每幅照片都激发我们去想象一个故事。我们看见这些人物就像真人一样栩栩如生、富有感情。这些虚构人物挑战着理想与现实的对立,并从中展聊出人性。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