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司马迁治史修养述论文献综述
司马迁治史修养述论+文献综述
摘要:史家修养一直是中国古代史官和史家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史家自身素质的高低不仅直接关系着史书编纂的优劣,也更深层次的影响到他们对于历史的理解及估量。以司马迁的《史记》为切入点,通过对中国古代史家修史的梳理,探究了司马迁横溢的才华,渊博的学识,高明的识见,直书的写作等内在素养。这些既是《史记》取得成功的条件,也是后人仰望司马迁的原因。6162
关键词:司马迁;《史记》;史才;史学;史识;史德
The History of Sima Qian Culture
Abstract: The historian accomplishment has been one of the main problems of Chinese ancient history and historians concern. The historian#39;s quality not only direct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 compiling history, but also it has a deeper influence o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history and measure. Based on Sima Qian#39;s quot;historical recordsquot;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throughthe ancient Chinese historians historical carding, we explores Sima Qian#39;s scintillating, profound knowledge, good sense and direct writing of inner quality. This is the quot;historical recordsquot; of the conditions of success, but also it is the reason of the future generations looking up to Sima Qian .
Key Words: Si ma Qian; quot;Historical recordsquot;; Historians can;Historiography ;The understanding of history;Historians morality
目录
摘要1
Abstract1
前言1
一、才华横溢,文笔流畅2
二、学问渊博,内容丰富3
三、识见高明,详今略古4
四、秉笔直书,论人评事科学公允5
结语7
参考文献9
司马迁治史修养述论前言
春秋时期为古代史学的发端时期,《左传》、《春秋》是当时史学作品的代表作。《左传》中记载赵盾的同族赵穿杀了晋灵公,而史官董狐则认为这件事赵盾的责任比较大,所以记载ldquo;赵盾弑其君rdquo;并且ldquo;以示于朝rdquo;。【1】孔子作《春秋》盛赞董狐记载的笔法ldquo;书法不隐rdquo;,古之良史也,可见ldquo;书法不隐rdquo;是春秋时期率先提出评价史家治史修养和ldquo;良史rdquo;的标准。
一、才华横溢,文笔流畅
在司马迁之前,还没有一部体例完备,囊括中外,贯通古今的历史著作。司马迁在通过对古今典籍的整理汇总下,创造了纪传体通史。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划时代的伟大创作。《史记》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体一百三十篇构成,五十二万多字。《史记》的五体结构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系。《史记》体例的创新不仅体现出了司马迁对文献资料的驾驭能力,更能体现出司马迁的创新精神。
郑樵的《通志bull;总序》中写:ldquo;迁之于固,如龙之与猪。rdquo;【4】他批判班固只会抄袭不务实际。这些说法虽然有些不妥当,但是他强调编写通史的重要性,赞扬司马迁的《史记》ldquo;擅制作之规模rdquo;,批判班固断代为史失去了会通之旨。
《史记》不仅体现出了历史要求严肃的科学性,而且还体现出了文学要求高度的艺术性。无论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还是宋代的欧阳修,都对《史记》的文学价值作出了肯定,确立了司马迁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报任安书》中写道:ldquo;其为人,自奇士,事亲孝,与士信,临财廉,取予文,分别有识,恭俭下人,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其所积蓄也,仆以为有国士之风。rdquo;【5】这一段话是司马迁对李陵的评价,行文之中句句透着恳切,透着对李陵的赞扬和同情。行文自由奔放,参差不齐的长短句,不拘一格的风采是《史记》写作的一大特点。对后世文学创作的骈散句有重大影响。《报任安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