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2课-诗两首课文相关资料素材-新人教版必修1.docVIP

高中语文-第2课-诗两首课文相关资料素材-新人教版必修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第2课-诗两首课文相关资料素材-新人教版必修1

第2课 诗两首 课文相关资料 1.关于《雨巷》 1928年8月出版的第19卷8号的《小说月报》上,发表了戴望舒自松江寄来的新作《诗六首》。其中就有使他名噪一时的《雨巷》。戴望舒这首诗在爱情失落的哀伤中,同时也把自己理想追求与幻灭的感情世界倾注于象征的形象中。从后一种角度来阅读,这是一首典型的象征诗。 我们不妨把这首诗看作是一份当时青年知识者的一种心态形象化记录的资料。诗中描写的那种阴霾的雨巷,抒情主人公感到的悠长而寂寥的氛围,便可视作作者所强烈感受的时代气候的一种象征。诗人自己是孤独而软弱的沉思者和寻梦者。一柄油纸伞遮盖不住漫天的风雨,也无法排遣自己彷徨痛苦的心境。诗人在彷徨中,渴望一位美丽姑娘的出现。这个幻想中的姑娘有丁香一样的颜色和芬芳,也有丁香一样的忧愁。美好而苦涩的理想深隐在这个象征的意象中,诗人在苦闷的彷徨中,有美丽的希冀,而这希冀的失落,留给诗人的依旧是更沉重的苦闷与彷徨。得而复失的美好理想带给诗人的是一颗痛苦惆怅的心。这首诗表层上的意思是写爱情,更深层的意义却是个人乃至一代青年人内心复杂情绪的象征。它的内涵远远超出了个人哀怨感喟的界限,而具有更幽深的思想指向。 《雨巷》以诗的形式,为20年代末的文学界送来了一部分进步而又失望的青年时代情绪的美的结晶。诗人创造了一个充满美丽忧伤而又有着执着追求的小小的艺术世界。当时一部分青年理想得而复失的苦闷惆怅的心态,得到了深层具象的表现。作者因此而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称号。 (摘自孙玉石《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史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丁香》(节选自阿来《草木理想国》) 中国人未必都认识丁香,却可能都知道一两句丁香诗。远的,是唐代李商隐的名句:“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就这么两句十四个字,丁香在中文中的形象就被定格了。后人再写丁香,就如写梅兰竹菊之类,就不必再去格物,再去观察了,就沿着这个意义一路往下生发或者有所扩展就是了。 于是近的,就有现代诗人戴望舒的名诗《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一个女人,如果有了诗中一路传承下来的某种气质,就是一个惹人爱怜的美人了——这种气质就是丁香。虽然,我们如果在仲春时节路过了一树或一丛丁香,那么浓重热烈的芬芳气味四合而来,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文化联想,却是深长悠远的哀愁与缠绵。或者怀着诗中那种薄薄的哀愁在某个园子中经过了一树丁香,可能会想起丁香诗,却未必会认识丁香;也许认识,但也不会驻足下来,好生看看那树丁香。我甚至想,如果有很多人这么做过的话,这样的丁香诗就不会如此流传了。 抛开眼前的丁香花暂且不谈,还是说丁香的诗,这种象征性意义的固定与流传,在李商隐和戴望舒之间还有一个连接与转换。那就是五代十国时南唐皇帝李璟的多愁善感的名句:“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但是,丁香花却并不是真的这么愁怨的,花期一到,就一点都不收敛,那细密的花朵攒集成一个个圆锥花序,同时绽开,简直就是怒放。我在植物园拍一株盛花的火棘时,突然就被一阵浓烈的花香所淹没了,但我知道,火棘是没有这样的香气的。抬头,就见到一株纷披着满树白花的丁香!说纷披,确实是指那些缀满了顶生与侧生的密集花序的枝子沉沉地弯曲,向着地面披垂下坠。那么繁盛的花树,是怎么引起了古人的愁怨的?待我走到那树繁花的跟前,那么多蜜蜂穿梭其间,嗡嗡声不绝于耳,我只在蜂房旁边才听到过这么频密的蜜蜂的歌唱——同时振翅时的声响。这么样子的热闹,这么强烈的生命信息,怎么和一个“愁”字联结起来? 但是,诗人们不管这个,只管按照某种意思一路写下去,“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就这么按照某种意思一路写下去。 所以,李璟写下“丁香空结雨中愁”时,不仅接续了李商隐的愁绪,而且请来了雨,让丁香泛着暗暗的水光,在长江边的霏霏细雨中了。这位皇帝还把这种写愁的本事传给了自己的儿子李煜,他写愁的诗句甚至比其父更加有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李姓父子身逢乱世,却不是曹操父子,文有长才,身怀政治韬略与军事禀赋。所以强敌环伺时,身在龙廷却只好空赋闲愁,只好亡国,只好“流水落花春去也”,只好“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这就说到成都这个城市了,李璟李煜写出那些闲愁诗也是亡国诗的时代,也是我们身居的这个城市产生“花间派”的时代。是那些为成都这个城市的历史打上文化底色的词人们用“诉衷情”“更漏子”“菩萨蛮”和“杨柳枝”这样轻软调子的词牌铺陈爱情与闲愁的时代。 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偏怨别,是芳节,庭下丁香千结。 看看,那时候长江南北战云密布,偏安一隅的成都就很休闲,那时他们还赋予了丁香后来在中国人文化观念中固定流行的爱情的意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jkk5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