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议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

浅议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摘要: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思想以中国传统的伦理思想为核心,加之与现代西方民主科学相结合,是旧时期知识分子企图挽救中国命运的改良尝试。虽然以失败的命运告终,但他的思想对今天解决农村和农民问题上,至今仍有其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乡村建设理论 建设条件 建设困境 梁漱溟,中国近现代乡村建设派的领军人物,其乡村建设理论在当时独树一帜,非比寻常,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至今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 乡村建设理论的提出 自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20 世纪20、3 0 年代,中国的社会危机越加严重。内忧外患使中国人民苦不堪言,中华民族陷入危亡。寻求民族救亡之路是当时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历史重任。对于如何拯救中国,他们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就梁漱溟来看,问题的关键在于乡村,中国的问题就是中国乡村的问题。他指出:整个中国社会,“总须从头起另行改造,从那里改造起?何以理头绪?何处培苗芽?还是乡村。” 梁漱溟认为,中国社会有其特殊性,外国的革命斗争理论并不适合中国。从整体上来看,农村中的土地集中现象并不严重,在农村,手工业者占农村人口大多数。此外,城市无产阶级在中国社会中所占比例十分微小,无法成为革命行动的主力。“革命就是阶级斗争,哪有没有阶级基础的革命党?”梁漱溟分析了清末以来中国历次民族自救运动失败的原因,提出全部问题在于:要在中国建立一个资本主义式的近代国家,却“不知近代国家是怎样一个东西”。 中国是一个以乡村为本的社会,对此缺乏关注而盲目引进西方的那些与中国实际不相适应的制度和理论,非但不能救中国,反而加剧了中国社会秩序的混乱。他指出:“外界问题即帝国主义的侵略是有的,但中国内部问题远远大于外界问题。制度依赖于习惯,新的政治习惯的建立,必然以人生态度的改变为前提;人生态度的改变,则以文化问题的解决为前提。”并且,中国革命是所谓以先觉领导后觉的民族自决运动,“此其性质上与欧洲革命为其社会内部问题爆发者大异”,所以“欧洲人之问题或得以斗争解决之,而中国则天然的必当从理性取决”。由以上可以看出,梁漱溟把中国问题的成因和解决看成一个具有关联性的逻辑系统,力图从整体的角度抓住问题的根本性和特殊性,从文化建设入手,重建一个全新的社会组织结构。 二 进行乡村建设的条件 (一)文化条件 文化一直是梁漱溟所重视的。基于对文化的重视,他提出了文化救国的主张。建设梁漱溟心目中理想的乡村,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及其核心伦理道德思想,再者是中国传统的宗法制度。梁漱溟对比中西,指出中国的乡村建设必须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尤其以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思想为基础。这主要体现于三方面:在社会方面,“伦理始于家庭,而不止于家庭。”人类的情感由家庭推向家族、亲戚、朋友等社会关系中。在经济方面,中国传统社会中夫妇、父子及至祖孙兄弟“共财”,亲戚朋友间“通财”,“人们在经济上彼此顾恤,互相负责”。在政治方面,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官民之间、君臣之间相互以伦理的义务为准则,形成伦理化的政治结构。 梁漱溟指出,在乡村要调节各种关系,形成良好的合作,传统伦理道德是必不可少的。正因此,应“以道德代宗教,以伦理组织社会”。而同时,以传统伦理道德为基础形成的伦理关系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步制度化,形成了中国的宗法制度。宗法制度相较于传统伦理道德更具有强制力,能有力地约束人们的行为,成为人们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和规范。 (二)精英领导条件 梁漱溟认为,乡村的建设还需知识分子精英与传统士绅精英的引导与参与。中国社会自古以来如同一盘散沙,缺乏团体力量。而中国的乡民又是无知无识的,没有觉悟也没有能力将自己组织起来。“我们要有眼光的看准方向去推进社会;不能等着内地农村没有眼光、没有方向的农民去瞎碰瞎摸。” 只有先知先觉的知识分子才能实现重建乡村社会,振兴中华。 这实际上就是把知识分子视作社会的中间力量,视作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所在,是英雄主义的体现。但客观看待,也确有其理。知识分子有觉悟、有知识、有能力,可以深入农村,唤起农民的觉悟,发动和引导农民组织起来,团结起来, 共同建设新型乡村社会。对于新的乡村社会,梁漱溟规定乡村学的董事和负责人要由乡村中有信用、声望的领袖担任,学长也必须由那些“齿德并茂”、“群情所归”的士绅所充当。这些士绅精英与传统组织保持着和谐的关系,易于团结乡民,因而在乡村社会重建中可以起到特殊的领导作用。 三 乡村建设理论的困境 梁漱溟所领导的乡村建设运动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从他发起这场运动的目的来看,并不能算成功。正如梁漱溟自己所承认的,乡村运动的结果是“乡村不动”。其中重要的客观原因是1937年日本的入侵打断了乡村建设的进程,但其不成功的根源却是深植于其理论内部及理论与现实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